• 2014年4月8日

    需做好长期准备——专家谈MH370航班的搜寻

        北京4月8日电,自马航MH370航班3月8日失去联系以来,搜寻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仍没有见到航班踪影。何时能找到飞机?何时能画上句号?有关专家认为,MH370航班的搜寻处理需要做好长期准备。

        没有飞机坠海直接证据

        “搜寻MH370航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研究所所长孙瑞山认为,最大的制约是不知道飞机坠海的具体区域。目前搜寻飞机坠海的疑似海域,是推算出来的,飞机真实的坠海地点谁也不知道,仅中方划定的搜寻范围面积就达20多万平方公里,找到的难度前所未有。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副主任卓立说,在国际调查组推算的疑似海域,尚未找到任何与客机有关的疑似物体。所知信息有限,是搜寻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

        “人们对捕获黑匣子的信号最为期待,捞到黑匣子,就能确认MH370航班是否坠海。”卓立说,一般事故发生后,黑匣子仍可向外发射定位信号,如果能够捕捉到这一信号,就可以准确知道黑匣子的所在。目前,搜寻队伍已经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水下扫测。但黑匣子电源有使用期限,一旦黑匣子电池耗尽,这一重要线索就会中断。“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疑似海域找到飞机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卓立表示。

        “因为没有飞机坠海的直接证据,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搜寻和核实飞机残骸。”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副局长杨晓仁指出。

        疑似海域海况恶劣

        “南印度洋是全世界海况最恶劣的海域之一。”卓立表示,在没有具体坠海地点的情况下,搜寻人员还面临着恶劣的海况环境,使搜寻难上加难。

        孙瑞山分析指出,目前根据数据分析锁定的搜寻区域集中在南印度洋。这里海水深,海浪大,飞机很难平稳迫降在海面上,坠海的可能性大。飞机在接触水面的瞬间,会在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成为碎片。这些碎片如座椅等,会漂浮在海面上,但搜寻至今没有见到残骸。而且,距离飞机失去联系已一个月,巨大的洋流作用有可能使残骸远离飞机坠海的地点,使搜寻工作更加困难。

        杨晓声介绍,目前,在澳方分配的搜救海区,中方舰船是水面搜救的主力。南印度洋被称为“咆哮西风带”,远离商船航线,水文资料不多。该海域水深浪高、风力强劲,搜寻艰苦。如果飞机在空中发现疑似物,舰船往往需要航行上百海里、耗时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这时,疑似物可能已经漂远。

        打捞可能耗时数年

        不少人疑惑,现在是21世纪,科技发达,卫星监控和定位能精确到厘米,找一架飞机还不是容易的事?孙瑞山说,现代科技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神,有时候,就是无能为力。他举了个例子:2003年,在安哥拉,有一架波音727飞机,起飞后,机上人员切断了与地面的联系,飞机失踪。因为飞机注册地在美国,美国和非洲都出动了大量力量寻找飞机,动用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人力和美国的卫星。但直到现在,飞机也没有找到。

        “MH370航班已经锁定信号消失在南印度洋了,也许能够找到飞机。搜寻至今没有见到残骸,有没有可能整体沉没海底?”孙瑞山分析,几年前,在美国哈得逊河上,曾经发生过一起法国的飞机平稳迫降在河面上的事件,机上人员在规定的时间里迅速撤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这些成功的案例多发生在靠近岸边的水域,且水不深。MH370航班的疑似海域是远离陆地的深海,即使海面风平浪静,海况平稳,飞机可以完整地迫降在海面后整体沉入海底,也很难寻找飞机的踪迹。要在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底寻找一架飞机,这真是“大海捞针”了。

        “即便找到残骸,确定了航班坠海,整个事件的处理也仍将是极其缓慢和艰难的过程。”孙瑞山认为,要捞起残骸和乘客遗体,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他举例说,法航曾发生空难,飞机坠在深海,有关人员用了2年时间才捞起黑匣子,事故的调查处理则耗时更长。(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