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9月1日

    郁达夫故居“风雨茅庐”正式开放



        杭州9月1日电,著名作家、反法西斯战士郁达夫的杭州故居“风雨茅庐”9月1日正式开放。

        “风雨茅庐”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大学路场官弄63号。1933年,因积极从事进步文化活动,郁达夫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警告和监视,被迫离开上海到杭州避难。“风雨茅庐”系郁达夫亲自选址和设计,于1936年春建成,是一幢结合中西建筑风格、清丽典雅的砖木小楼。

        “郁达夫在杭州度过了人生中最为闲适的一段时光,”郁达夫研究学会副会长苏立军说,“他的游记文学在杭州得到了发展。”

          杭州也成为郁达夫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上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余向平说,离开杭州后,郁达夫的身份从著名作家转向了文化战士。

        风雨声声入茅庐。全国抗战爆发后,郁达夫告别“风雨茅庐”,义无反顾地辗转福州、武汉等国内多个城市,并奔赴南洋投入抗日斗争。他以笔为枪,主编多个文艺副刊,发表了400多篇抗日救国文章,并化名赵廉,利用各种机会掩护和支持华侨及印尼人民的抗日活动。

        1945年8月29日,因身份暴露,郁达夫在印尼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逮捕,后被秘密杀害,成为抗日战争最后一位被害的文化战士。1957年,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中央人民政府为郁达夫颁发革命烈士证书,在2014年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上,郁达夫亦位列其中。

        “郁达夫认为,能说‘失节事大,饿死事小’这话而实际做到的人,才是真正的文人。他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苏立军说,“他不仅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风雨茅庐”曾作为几个不同单位的办公用房。1986年4月23日,“风雨茅庐”被列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纪念郁达夫的一处重要场所,并在随后20多年间进行了几次整修。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及郁达夫烈士殉难70周年,上城区近期修缮“风雨茅庐”,在确保内部结构不破坏、不变更的前提下,修旧如旧。(新华社)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