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9月21日

    在信息洪流中留住故事——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事”的价值 



        互联网时代,每天太多的信息从我们眼前流逝,现在还有故事吗?还有人会讲故事吗?20日晚,文景艺文季论坛“留住故事”在北京77剧场开讲,止庵、张立宪、史航、张悦然等文化名人会聚一堂,共同探讨在当下留住故事的价值及讲好故事的能力。

        当代社会,人们用网络发现世界,用手指表明立场。在信息的洪流中,有人认为遍地都是故事,也有人认为有价值的好故事已经不复存在。

        “其实每人个都有自己留住故事的方式。”作家止庵说,在他小时候,由于条件限制没有纸质书可读,因而抄录和口述就成为当时人们把故事流传下来的主要方式。

        “那时候,每晚睡觉前父亲都会给我和哥哥讲故事,有时讲《水浒传》,有时讲他听到的民间故事。”止庵回忆道,父亲讲的故事是他当时暗淡生活中的调味剂,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是一个中学生所没有经历过的世界,“故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滋养、安慰和鼓励着我们”。

        “讲故事和听故事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止庵说,在父亲去世20多年后,提到留住故事,记忆里仍是父亲在院子里槐树下给大家讲故事的情形。

        “现在,很少有人会讲故事给身边的人听了。”止庵坦言,正如“一位老者的逝世,意味着一座图书馆的消失”,故事中所寄托和承载的有意思的东西也在慢慢消亡,讲故事是一门手艺,我们不该让它消失。

        与止庵一样,中国当代女作家张悦然对故事的记忆也源于童年。“小时候,我读了很多童话故事,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这些故事来自哪个国家,却对故事中情节的表达和处理有了自己的偏好”。

        “再大些,我便会到父亲的大书架上找书看、找故事读。”有一次,她无意间在《鲁迅全集》这本书中发现了家里的存折,“这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张悦然打趣道。

        “上学后,老师会在作文课上给同学们讲欧·亨利的小说,再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复述出来。”张悦然说,正是在这种重述、扩充甚至是颠覆故事的过程中,她渐渐有了想要成为一个写作者的想法和目标。

        从14岁开始发表作品,出版了多部图书和文集,张悦然坦诚,像很多写作者一样,之前有一段时间她很渴望从故事中跳出来,不太强调怎样去讲故事。“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明白,作为一个写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故事讲好”。

        “当下,其实故事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不过是以不同的形式。”张悦然认为,读报纸、看电影甚至是浏览朋友圈时,我们都在接触故事。“我们不妨记录一下自己每天可以接收到多少故事,这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逐渐满足于浅阅读所带来的轻松和便利,而能够静下心来讲故事、听故事的人却越来越少。

        “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出版人、作家张立宪说,道理是乏味的,而故事则更丰富,它就像与你拥抱在一起一样,给你一种力量。

        “随着出版生态的变化,除了被印在纸上,故事有了更多、更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受众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接收故事。”张立宪说,他在通过网络制作并发布“读库微视频”的过程中发现,包含故事的内容其点击率远远超过单纯的“思考人生”的内容,“这足以见得故事本身的重要性”。

        “这个时代记录故事的手段有很多,一个普通人一天拍的照片也许比过去一个人一辈子拍的照片都要多。”张立宪说,但很少有人会对这些碎片化的故事加以整理,使之更完整地保存下来。

        “我们不应该浪费网络这个良好的出口,当我们对一个故事产生足够的好奇心,有足够的勇气去探究它,有一定的技能去记录它时,就应该抓紧时间着手去做。”张立宪说。(李思思 任沁沁完)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