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0月21日

    范长龙“不轻言诉诸武力”说法引发轩然大波



    近日,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主办的第六届香山论坛在北京闭幕。出席论坛的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一句话致使物议沸腾。范长龙所说的那句话是:“即使在涉及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国也决不轻言诉诸武力”。稍早前,恰好美国方面传出消息称,其海军将获得总统授权派军舰进入中国南海新造岛礁的12海里以内以行使航行自由权利。此举显然是向中国施展的又一新招,而中国方面尚未作出应有回应。因此坊间舆论多认为,范长龙此番表态或许正是代表了中国在此一问题上的态度。此事一时间顿起争议,诸多官方媒体和学者纷纷现身“灭火”。

    范长龙“失言” 官媒紧急“灭火”

    据悉,范长龙讲这句话时的上下文是,“中国南海岛礁建设是以民事功能为主,不但不会影响南海航行自由,而且会为南海航行和生产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并且,即使在涉及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国也决不轻言诉诸武力,力避擦枪起火,始终坚持通过与直接当事方的友好协商解决分歧争端。”

    一些媒体在报道和转发范长龙讲话时特意选取了其中最具轰动效应的一段话,并以“即使涉及领土主权中国也决不轻言诉诸武力”为标题。由于美国战略调整对中国施加强大压力,而且美方恰好在不久前威胁派遣军舰驶入中国南海新造岛礁的12海里以内,坊间有分析因此认为范长龙此言代表了中国方的态度,并且是一种妥协退让的表现。一些较为情绪化的言论甚至以“吃软饭、没骨气、纸老虎”等词语来评价解放军。这对中国军方造成了较大的舆论压力。

    在此情况下,众多媒体紧急现身“灭火”,对范长龙之言进行解读和澄清。《环球时报》在次日的“国际新闻”栏目发表文章,专门阐述了范长龙在香山论坛上的表态并指出,范长龙的“不轻言诉诸武力”,与“在必要时采取一切手段捍卫主权”的说法并不矛盾,“共同组成了中国的完整立场”。《环球时报》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是,在国际上刻意示强是不自信的表现,但又表示,中国“军队的强大已经使得它保卫国家的能力难以撼动”。

    也正是在次日,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访英国之前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任何人要侵犯中国的主权和相关权益,中国人民都不会答应”。习近平和范长龙的表态,调子不尽相同,但又并不矛盾。

    也有媒体指出,范长龙此言并非针对美国,而是讲给东盟国家听的。其分析称,这次论坛的关键就在于这些东盟国家的防长,而范长龙的这番话,主要是说给他们听的。尽管这话看起来像是句态度和善甚至缺少原则的软话,但如果将这番话与中国和东盟之间在南海的力量对比综合起来,显然不是示弱那么简单。

    整体来说,中国多年以前就在南海地区部署了比东盟国家都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准军事力量,目前还在进行大规模的岛屿基础设施建设,这无疑让弱小的东盟国家对中国下一步的行动产生担忧。这时候,来自解放军高级将领的“绝不轻言诉诸武力”明显是对东盟国家的一剂定心丸。


    中国南海岛礁

    有分析认为,范长龙所说的“绝不轻言诉诸武力”这句话本身就已经包含了“使用武力”作为最终选项的意思,这是划定最后底线而已。这就为实际操作层面留下了相当的空间。因此,范长龙所说的“即使在涉及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国也决不轻言诉诸武力”一语,并不是将武力和战争选项排除在外,更多地是向外展示出中国对这一选项的严格控制的程度和极为慎重的态度。如果局势发展到不得不摊牌的情况下,武力也就成为一种可能选项。不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大于分歧,而后者又对中国存在一些怀疑的氛围下,范长龙此语确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范长龙唱“红脸”压轴

    事实上,舆论可能被美国方面吸引了太多注意,而高估了其此次带有挑衅意味的动作。在中国“大阅兵”期间,中国赴俄罗斯演习的舰队在经过白令海峡时穿越了阿留申群岛美国两个岛屿之间的水域,这片水域距离美国岛屿距离在12海里以内(美国1988年通过法律宣布自己拥有12海里领海)。美国媒体顿时炸锅,《福克斯新闻》等右翼媒体渲染的好像这5艘军舰要入侵阿拉斯加,俨然有活捉正玩荒野求生的奥巴马之势。然而美军却全然按兵不动,包括美国海军、海岸警卫队、空军……都没有任何反应,事后美国政府对媒体称,他们认为中国军舰通过美国领海是行使了“无害通过”权——根据国际法,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安宁和平及正常秩序的情况下,可以在不事先通知或征得沿海国同意的情况下,连续不间断地通过其领海的航行权利。

    可见,美国此举可视为对中国的战略交锋或“礼尚往来”的一部分,不必大惊小怪。更何况,范长龙是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是能够参与最高决策的实权人物,其视野应当主要在战略层面,而未必会过于计较一些细节问题。当然,军方人士理所应当是“鹰派人物”,解放军很多一线官兵、高级将领和军方学者也都有较为强烈的攻击倾向。这是国家安全和利益防卫的需要,比较符合民间舆论的预期,也是范长龙遭到误解的原因所在。

    比如,在中国军中知名度较高的“鹰派学者”罗援就针对此事表示,范长龙之语需要注意的是“绝不轻言”4字。“言战”并不等于“轻易开战”,“开战”则是有条件的。“言战”需要勇气,“绝不轻言”则需要定力和实力。罗援又说,“轻言”和“重言”的区别,在于“度”的把握。“一旦突破了‘国家利益底线’,我们不仅要‘重言出口’,更要‘重拳出击’,以‘霹雳手段’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范长龙与罗援讲话风格迥异,似乎是一人唱“红脸”,一人唱“黑脸”,正是中国军方对外表态的需要。

    除此之外,一些媒体为范长龙辩护之时对质疑声音大加鞭挞的做法,或许也有不妥之处。如果仅看到报道媒体的标题“即便涉及领土主权,中国也绝不轻言诉诸武力”,在中国忍受数十年恶劣国际环境困扰的背景下,一般国内民众基于强烈的爱国主义很自然会产生一种愤怒情绪。居上位者更需要做的是理解、引导而不是批判。(多维)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