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0月7日

    网络评分成中国人“观影指南” 


    长春10月7日电,和北美电影市场的圣诞节档期一样,中国十一国庆长达七天的假期也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电影的档期之一,众多电影在这期间扎堆上映,“惨烈厮杀”。

    面对接二连三上映的影片,许多观众将网络评分当做选择影片的重要标准,“看前上网查一查”的习惯越来越普及。这是互联网带给中国电影市场的改变之一。

    “去影院总会有种‘选择恐惧’。”长春市民王静说,知名电影评价网站上的评分成为王静观影的重要参考。

    “八分以上是‘神片’,必看;七分到八分属于优秀,看了不后悔;六分到七分说明质量不太差,可以一看;再往下就一定不会看了。”王静说。

    采访中,大多数观众对这样的标准表示认同,一些人还会去多家影评网站查阅。这些评分大都来自于观影后的观众反馈。

    网站提供的影评也成为许多观众的查询项目。“最青睐没有剧透的短评。”电影爱好者刘博说,“言简意赅,有时能直接决定我是否要看。”

    许多网站上,影评是否含有剧透都会在题目中清晰标明,以供查阅者选择。一些热门电影的影评往往能有数百条之多,与评分相互配合,形成立体的观影参考意见。

    时光网、豆瓣网以及微博、微信上的“大V”逐渐充当起观影意见来源。如此趋势让电影制片方越来越重视网络反馈,时刻关注影片在几个知名影评网站上的表现。

    不久前闭幕的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多位制片人对记者表示,他们会聘请一些专家影评人在影评网站上进行推介,“如果网友打分过低,压力就会很大”。

    “电影口碑依赖网络评分和影评的趋势已经形成。”资深发行人刘嘉说,中国还没有建立起类似北美电影市场的影评人机制,网络影评是一种补充,相对客观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对电影市场形成一种规范。

    不容忽视的是,片方为了营销,通过网络水军在各大网站刷好评的行为也一定程度存在。

    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俞剑红说,观看点映的观众撰写的网评和打分,形成的口碑起到很大作用,能让电影前期宣传更有的放矢,观众评价中的“吐槽”也能给电影创作者一定参考,形成良性循环。(新华社)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