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2月21日

    万科案再现安邦身影 党媒叹“水太深”



    宝能系“蛇吞象”收购万科一案,当下已经成为大陆地产界、资本界,甚至是娱乐界的当红头条。不仅如此,北京时间12月21日,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微信公号“侠客岛”亦刊文直指在此次万科股权之争中,又看到安邦的身影。并叹言这个与中共红二代纠葛不清的资本大鳄,在暴力收购平安保险、民生银行的股权之后,再度与宝能联手染指万科,想必其间的水“非常深”。

    据悉,按照万科收购案目前的“战局”,“宝能系”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已至少持有万科股份22.45%,第三方安邦保险持股5%;而华润、万科合伙人、刘元生等或可结成一致行动人同盟合计持股20.64%。在最坏的情况下,如果态度暧昧的安邦保险与宝能系结成一致行动人,万科几乎没有胜算可能。

    文章称,万科与宝能系,谁是坏人?在日前的万科股权之争中,这可能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当一位知名企业家,评价另一家企业是“野蛮人”的时候,标准只有一个:他们挥舞着大把的钞票,似乎要以锐不可当之势入主自家。同时,使一场看上去完全符合市场规则、游戏规则的资本运作,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

    文章认为,之前万科最大的优势在于企业治理合理——即便华润是第一大股东,也不过多干预公司治理,还给企业提供极大的帮助。但“信用不足”、“无力提供优质董事”的宝能,则可能拖累万科这家在房地产界评级最高的企业,并对万科本身的经营、管理、理念等造成损伤。所以,王石才会带着感情色彩地说,“不欢迎”这个“没有资格”的宝能做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但是,在资本市场上,只要合规合法,没有什么是可以用道德来评判的。虽然万科也不是没有回击方法,但无论哪种做法,在这场角力中,都让人清晰地看到资本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党媒文章中提及,在此次万科股权之争中,又看到安邦身影。并叹言,这个资本大鳄在以一种非常暴力的金融集团的玩法,不留余地地收购了平安、民生银行的股权之后,再次与宝能联手,可以肯定的是,“其间的水会非常深”。

    据悉,此番“宝能系”举牌围猎万科,被普遍认为是一次有预谋的“入侵”。从2015年6月份起,前海人寿和钜盛华累计分7次买入万科A,前后斥资数百亿资金。其中,在6月份,前海人寿买入万科A股2.05万股。不过,随后前海人寿卖出8,800股,因此并未被市场所留意。其后7月份至8月份,前海人寿和钜盛华又连续3次举牌,将所持万科股份增加至15.04%。

    12月6日,万科A发布公告称,接到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钜盛华及前海人寿合计持有公司A股股票22.1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008%,取代华润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钜盛华12月11日买入7,860万股万科H股,至此,钜盛华及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24.81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22.45%。

    12月17日晚,万科创始人王石选择对宝能系实际控制人姚振华下“战书”:不欢迎宝能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媒体曝光王石内部会议讲话,王石对“宝能系”提出诸多质疑,并明确表态“不欢迎”,最重要的理由在于,“‘宝能系’信用不够,能力不够,运作太激进,不守规则,会毁掉万科”。

    18日早晨,宝能集团发布公开声明,疑似针对王石讲话作出回应,称集团拥有数千亿资产,服务数千万客户,在业界享有良好声誉,并表示“集团恪守法律,遵守规则,相信市场的力量”。

    18日午后,万科便选择停牌筹划股份发行。市场人士预测,万科此次筹划重组极有可能是针对“宝能系”的股权争夺,也极有可能是施行“毒丸计划”。“毒丸计划”即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目标公司向普通股股东发行优先股,一旦未经认可的一方收购了目标公司一大笔股份时,其他所有的股东都有机会以低价买进新股。这样就大大地稀释了收购方的股权,继而使收购变得代价高昂,从而达到抵制收购的目的。

    据此前媒体报道,王石18日已经带领万科一众管理层展开一系列行动。而在17日,郁亮已先亲赴华润置地商谈,具体细节尚不详。在王石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表示:接受华润,不能接受宝能。而值得注意的是,原来的万科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对媒体询问的官方口径,一直是“对系列股权变更事宜不予置评。”截至目前华润并未一同停牌。

    至12月20日,关于此案的最新进展称,王石计划筹集资金,与“宝能系”决一死战。传闻王石已从中粮集团等处获得200亿(1元人民币约合0.1542美元)数额资金支持。此外,一家信托公司亦愿为王石提供100亿元“炮弹”。因而,王石所筹集资金总额已超过300亿,再加上王石和郁亮所获其他支持,从资金准备上,王石方面已可与“宝能系”一战。但随后,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第一时间出面否认了中粮援手王石的消息。

    目前,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已至少持有万科股份22.45%,第三方安邦保险持股5%;而华润、万科合伙人、刘元生等或可结成一致行动人同盟合计持股20.64%。在最坏的情况下,如果态度暧昧的安邦保险与宝能系结成一致行动人,万科几乎没有胜算可能。

    而对于此案决胜负的安邦保险,近些年来被称为大陆金融业的“黑马”,一直因其“红二代”背景颇受坊间关注。曾有媒体披露,安邦集团掌门人为邓小平外孙女婿吴小晖,董事组成中包括中共开国元帅陈毅之子陈小鲁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胡茂元等人。因而多方观点认为安邦的快速扩张与其红色背景不无关系。

    党报原文如下:

    《谁的万科》

    世界真是变了。

    以往欧洲评价匈奴,说他们是“野蛮人”,因为他们挥舞着马鞭,挎着弓箭,像是要踏破大地和落日一样奔腾而来,横扫六合,血流漂橹;近代的中国评价入侵者为“野蛮人”,是因为他们船坚炮利,屠城奸淫,手里擎着铁与火。

    世异时移,攻城掠地不再成为经常出现的场景的时候,足球这样的运动就成为具备很多军事内涵的游戏;而在中国,有一位知名企业家,评价另一家企业是“野蛮人”的时候,标准只有一个:他们挥舞着大把的钞票,似乎要以锐不可当之势入主自家。

    格局

    不用说,这位知名企业家,就是王石。他一手创立的万科在度过30周年的里程碑、坐上“世界最大的住宅地产商”宝座之后,悄然迎来了危机。

    而被他评价为在叩门的“野蛮人”,则是潮汕商人姚振华旗下的“宝能系”。这一之前在业界籍籍无名的企业,通过旗下的钜盛华、前海人寿等“一致行动人”,在二级市场、也就是公开流动的股票市场上,通过连续的举牌、暴力拉升等方式,一举超越此前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华润,到今天万科停牌为止,获得了万科超过22%的股权,拉开华润近7个百分点。

    局势很明朗:宝能就是要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甚至入主董事局。而另一边,以王石为首的管理团队,却在公司股改之初就设计了分散的股权结构,因此在股权比例上完全处于下风。直到今天停牌之前,万科方面似乎只有王石不断发出的“不欢迎宝能”言论,而并无实质性的回击动作。

    看上去,这是一场完全符合市场规则、游戏规则的资本运作。但在中国,这件事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体量

    普通的收购,每天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都会上演。但这一次关注度如此之高,也是戏份必然的走向。

    被目标收购的万科,是全球最大的住宅地产商,体量以千亿计,而它的创始人,又恰恰是中国商界的标杆式人物王石——他创立企业,他稀释股权,他以职业经理人为理想,又以登山、出书、八卦新闻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象。而收购的另一方,恰恰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收购的钱又来自于保险等杠杆资本,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赌徒。

    30多年前在美国市场上经常上演的“恶意收购”的戏份,这一次终于在中国上演。围观的观察者,终于可以近距离观察大神们的博弈;围观的股民,则对万科的连续涨停而欣喜,毕竟落袋为安才是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而在王石眼中,事情却不是这样。

    资格

    王石发出的“不欢迎宝能”的言论,在资本市场上都属于比较罕见的表态。而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宝能的信用不够。

    简而言之,在这则新闻出来之前,在地产界,宝能的年营收、总资产等,跟万科比起来都是蛇象。而这一次,蛇看起来下定了决心要吞掉这头庞然巨物。但在王石眼中,这条蛇的资金来源不明,拿到牌照的经过不明,甚至因为“深圳企业的知根知底”,他也知道宝能收购其他公司的过往历史算不上百利无弊。

    更让王石担心的是,一,宝能的信用不足,可能拖累万科这家在房地产界评级最高的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二,和之前的大股东华润相比,宝能无力提供如华润一般优质的董事,对企业发展没帮助;三,宝能通过短期借债长期投资的方式入主万科,在逐利的动机下,可能对万科本身的经营、管理、理念等造成损伤。

    所以,王石才会带着感情色彩地说,宝能“没有资格”做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毕竟,之前万科最大的优势,就是企业治理合理:即便华润是第一大股东,也不过多干预公司治理,还给企业提供极大的帮助。

    操作

    站在姚振华的角度想一想,如果能拿下万科,那该是多么大的想象空间。

    至少,不管结局如何,宝能已经在这场资本运作中名声大噪,而且获利的可能性依然很大。而如果拿下万科这家国内最大的地产商、A股的大蓝筹,那通过盘活资源等方式,自己公司的业务也能获得可观的提升空间。

    事实上,早在半年前,当宝能系持有万科股票达到10%的时候,王石就曾找姚振华面谈,提出了“不欢迎”的观点。那么,半年过去,事情依然没有转机,为何?

    答案王石自己也说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公司的管理层对谁是大股东这件事是无能为力的。换句话说,股票在那儿放着,谁都可以买,股权分散的万科基本很难预料到今天的局面。

    那么,这么好的一家公司,看上去也没有太多的收购障碍,为什么之前没有太多公司像宝能这样做?

    答案同样很简单。按照万科的体量,即使是超过华润15%的持股比例,也是相当大的资金量,没有实力的企业很难涉足;而作为机构,即使是持有超过5%的股份,也需要按照规定去披露信息,这样万科方面就会有所警觉。

    但这次宝能操作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是通过旗下控制的多个资方“一致行动”,多次收购万科股权,具备了极强的隐蔽性。无论是钜盛华、前海人寿、还是后来加入战局的安邦,万科都是在收购之后发现,原来这些人的行动和目的都是一致的。其中的前海人寿,甚至是拿着“万能险”、也就是投保人的钱在买股票,以1:2的杠杆建仓持股——换句话说,能以高成本的资金入股,宝能本身就已经将资本借贷的利息考虑在内,几乎是孤注一掷、下定决心了。

    是的,你又看见了安邦。这家此前岛叔写过的资本大鳄,已经收购了平安、民生银行的股权,而且是以一种非常暴力的金融集团的玩法,不留余地地收购。而他们此次与宝能的联手,虽然现在看上去目的还不是非常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其间的水会非常深。

    对错

    “成年人只看利弊,不问对错。”

    在资本市场上,这件事更是被演绎到极致。只要合规合法,没有什么是可以用道德来评判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证监会门口举着牌子要求政府返还血汗钱的股民看上去有些戏谑的原因。游戏规则制定,入场,大家都得服从规则、愿赌服输,正如宝能发出的声明那样,“请相信市场的力量”。

    但市场确实时常脱缰。这次使劲叩响万科大门的“野蛮人”玩法,在80年代的美国就曾多次上演,甚至借债投资这种做法也屡见不鲜——它们的名字,叫做垃圾债。之后的后果是什么?借钱时承诺的高收益,最终在投资后得不到高收益,最终引发了数十家美国保险公司破产,这种玩法也在风靡十多年后悄然退却。

    万科当然不是没有回击方法——比如停牌时间拖久,以高的资本借贷成本拖垮对方;或者实行“毒丸计划”,让准备入主的宝能不得不以高昂的收购价格购买股票;又或者引入“白衣骑士”的大资本方,从而在股比上超越宝能,继续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无论哪种做法,在这场角力中,都让人清晰地看到资本的力量。

    资本逐利,无可厚非。但是否每一次收购、或者恶意收购都推动社会进步?恐怕很难说。无论是财务投资还是产业投资,对目标公司都可能带来重组、砍掉人员、业务调整等动作,对实体经济、实体公司的改变、或者说伤害都在所难免。至于这种伤害是带来长远发展的短痛还是真正的切肤之痛,则更加难以判断。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此事一出,很多民营企业家站出来力挺王石:辛辛苦苦做企业几十年,到头来不过都是资本的打工者,甚至可能面临被扫地出门的困局,养的孩子跟了资方的姓氏。

    当帷幕落下,各方退场,留给万科待解的局,还有很多。

    正像二十年前王杰唱的那首歌那样:“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虽然你影子还出现我眼里/在我的歌声中早已没有你/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不要把残缺的爱留在这里/在两个人的世界里/不该有你。”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