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2月13日

    中国经济颓势之忧与银行信贷扩张之困


    中国决策层力助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态度相当坚决,周一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并提高永续债发行审批效率,通过克服资本约束来增强信贷投放能力,以尽快稳住经济的政策意图清晰。

    不过,信贷扩张显然也受制于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压力。从近期最高决策层释放的信号来看,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增长;而经济颓势之忧与信贷扩张之困,凸显当前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难度明显提高。

    一位不愿具名的监管官员对路透表示,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论述经济形势时首先强调,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尽管防风险成为全局性工作,但这句话摆在当下的理解就是首先要“稳”,在稳增长的基础之上防风险,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信号。

    习近平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而在此前的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银保监会召开座谈会时明确表示,只有经济好了,金融才能稳定和发展;同时,他多次谈到要“做好应对困难挑战的充分准备”。

    今年一季度经济形势比较差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各方较为一致的预期。内忧外患之下,中国2018年GDP增速6.6%创出28年新低,其中四个季度是逐级走低,四季度增速6.4%为近10年低位,内外需双双走弱意味着中国经济下滑趋势很难避免,决策层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担忧很重。

    因此,一开年,稳增长政策就全面发力,用意就是尽快止住经济颓势,防止出现“硬着陆”。总结而言,推出的主要政策包括:一是货币政策推出数量和价格相结合的放松组合拳,永续债快速落地支持银行扩张信贷;

    二是财政推出加码减负、提前发债、尽快支持基建的组合拳;三是国家发改委继续批复投资项目,各地也在陆续开工;四是促消费的政策正在推出;五是发改委、央行、工信部等部门纷纷发声,稳定市场预期。

    经济咨询机构--FOST报告认为,如果眼下这一轮稳增长政策到年中不能见到明显成效,决策层就会追加政策。现在,决策层会抓紧时间做好政策储备;同时改革继续抓落实,未来如果在抓改革落实上没有实质性进展,则改革的前景依然堪忧。而减负政策空间又受制于财政供养人口过多的现实。因此,预计中国经济在中长期内还会逐步减速。

    **信贷扩张之困**

    中国经济稳增长与防风险平衡的压力在1月银行信贷投放上或许也可以得到一些印证:一边是决策层大力支持银行信贷扩张稳经济,一边却是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控制信贷投放节奏防止过快增长累积新风险。

    受流动性偏松及季节性因素影响,1月中国新增贷款有望创单月历史新高。路透综合近30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料升至2.97万亿元,环比劲增近三倍,略高于去年同期(2.9万亿元)水平。

    而路透此前独家报导,多位银行人士透露,中国央行在1月末对一些信贷增长规模增长较快的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控制好规模和速度,防止过快增长,确保信贷投放要稳。

    “1月(新增信贷规模)远超了,总行先给踩了刹车,央行也指导了。”一位国有大行地方分行高层称,1月规模超了主要因去年批的大量棚改项目挤占规模,因贷款利率可上浮20%相对靠谱,但今年开始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模式被叫停,以后此项业务会比较难做。

    他并表达了信贷投放的担忧,“越来越难找到风险与收益相对匹配的资产,2月会专项切出来投小微,但小微的风险还是太大了,银行喊口号比较多,真正1,000万以下去介入的不是特别多,好的小微企业太少了,厂房抵押又很难处置,住宅又没那么多,经营基本面也没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果还是这样的形势,只能做做票据了。”

    一家股份行人士谈到,“现在就是变着法子做成小微企业贷款,比如企业贷款1,200万,让他们还掉300万,达到1,000万以下的考核要求。”

    国务院周一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促进加强对民营、小微企业等的金融支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防风险能力。会议并明确,资本金得到补充的商业银行要完善内部机制,提高对民营、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

    一家农商行行长对路透表示,永续债替代优先股可能是趋势,但农商行基本不缺资本和资金以及信贷规模;缺少的是市场投放客群,需求不大,供应再多也解决不了,“央行确实很努力,目的是提供资金量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应该点赞。问题在于市场主体是企业,主体不活,外部怎么施策都达不到效果。”

    “从财务报表来看,经营环境实际上是在恶化的,不能最后大家都在玩报表。”一位城商行高管直言,不能简单地放款,关键还是信用风险怎么识别,不是说货币政策是松还是紧,实际上从去年6、7月份开始放松,信贷规模想要多少就能给多少,但实体需求是受到经济约束的,没多少有效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年初以来,央行官员明显加大了政策预期引导工作。央行行长易纲1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货币从央行流入实体企业需要三个环节:一是央行向商业银行释放基础货币;二是商业银行具有向企业提供信贷供给的意愿和能力;三是企业有融资需求、愿意借钱开工生产。

    “央行通过多次降准等操作,为银行提供了充足资金。第二环节的传导机制仍在修复之中。第三环节企业融资需求有所下降,政府应该在降低土地成本、物流成本、制度成本和税收等方面积极作为,为企业盈利创造空间。”易纲称。

    紧随其后,央行副行长朱鹤新、研究局局长徐忠、货政司司长孙国峰也陆续发声,传递的信号都是:央行已提供充足中长期流动性、政策正在见效,问题在于传导不畅和融资需求不足。这也预示着,未来货币放松节奏料将相对审慎,政策着力点还是疏通传导机制和改善企业盈利预期。(路透社)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