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9月19日

    读报有感:“理性爱国”的标准和消费的政治风险




    所谓“理性”,本身就是各自的价值观在起作用,并无统一标准。有人甚至觉得拿毛主席像都算不理性呢。

    这次中国所有的上街游行其实都是违法的,这一点可参阅集游法。你说他们理性吗?

    说到打砸,很多人说打砸不理性。但是,这些违法行为是不是对抵制日货起了作用,是不是日系汽车的销售会受到影响?从这角度来看,是不是有点“道理”?

    作为媒体人,不应该预先自我设定“理性”的标准,而应该听清所有示威者(无论是违反集游法还是违反公民财产保护)的声音。比如说,“抵制日货”的声音。听不到这些声音,是媒体人失职。



    任何企业,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对内投资,政治风险必须是投资考虑的重要因素。日资企业在中国应该是已经考虑过政治风险的,也应该已经纳入其成本因素的,这一点日企也不必装得跟小媳妇似的。

    这次倒霉的是那些没有考虑政治风险而买了日本车的中国民众,那些没有考虑政治风险而开了日式商店的中国小投资者。

    因此,这一次事件后,所有中国国内的民众,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应该尽快建立起自己的政治风险意识。



    打砸抢这样的违法行为必须给予谴责。但是,如果只看到打砸抢,没有看到背后的成因,没有听见所有人的诉求,这也同样不是媒体人应有的作为。

    媒体人不应该忙着做“理性”与否的价值判断,而应该将所有的真相报道出来,包括所有的诉求。

    否则,又如何评判媒体人自己是否“理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