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9月23日

    [视频]周永康实地考察新加坡社会服务管理侧记


    “狮城”新加坡,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被誉为亚洲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当地时间22日上午,正在新加坡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专程来到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并深入公共组屋小区和民众联络所实地考察,了解借鉴这个美丽的花园岛国在民生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经验。

    “我们是来学习的。”在建屋发展局,周永康一句谦逊的开场白让现场的气氛变得轻松而愉快,也让人不由想起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我们要向新加坡学习”。

    建屋发展局代局长叶振铭首先向周永康介绍了新加坡著名的组屋政策。周永康一边认真做着笔记,一边不时提问:组屋的产权归谁?可以住99年,那之后怎么办?房子的出售价格是多少……

    作为一个拥有500多万人口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却是世界上民众拥有住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社会运转井然有序,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给每一位到过新加坡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新加坡政府自1964年以来推行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和实施的组屋政策。这种由政府投资建设并按照严格的准入条件、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普通民众的保障房制度,为超过八成的新加坡人提供了比较舒适但负担得起的公共住房。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便是代表政府,承担组屋建设任务的机构,隶属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

    在听取完介绍后,周永康与新方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从规划立项、投资建设到售房价格、运行管理等,都一一询问。

    周永康还应邀在贵宾簿上题词,他欣然写下“和谐宜居”四个字。周永康深有感慨地说,无论对哪个国家的民众来说,都是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住有所居是中国政府正在致力追求的目标,新加坡的经验对中国很有启迪。

    随后,周永康来到附近一处社区大巴窑社区,实地考察组屋的居住条件和社区环境。

    大巴窑社区共有近4万人口,约62%的住房是组屋,余下是商品房。

    一说起组屋,人们会误以为是“祖屋”,往往和破旧联系在了一起。眼前的这个社区却是颇具现代气息,一栋栋高楼矗立在树木掩映中,社区内整洁安静,充满着生活气息,商店、餐馆等配套设施齐全。

    其实,组屋和商品房的区别不在于高矮和新旧,最突出的差异就是组屋住宅楼的底层只有廊柱和承重墙,作为社区公众的活动空间,这是新加坡组屋的特点。

    在建屋发展局负责人陪同下,周永康走进一户人家。听说有中国贵宾要来,祖籍中国海南的苏米兰一家早早地迎候在门口。

    这是一套“四房式”组屋,相当于中国的三室两厅两卫,居住面积90多平方米,这种房型在新加坡组屋中最常见。屋子收拾得很干净,家具不多,比较简朴,每个房间都有窗户,采光好。目前,苏米兰一家四口住在一起,一儿一女都在附近上中学,一家人其乐融融。

    周永康和苏米兰愉快地拉起了家常。

    买房贷款还完了吗?孩子们都多大了?学校离得远吗……周永康饶有兴趣地问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谈及在新加坡参观访问的美好印象,屋内不时响起愉快的笑声。

    最后,周永康来到大巴窑民众联络所。

    伴随着欢快的鼓声,身着民族服饰的社区艺术团成员跳起了具有浓郁马来风情的迎宾舞,欢迎中国贵宾的到来。

    民众联络所也是新加坡颇具特色的一种基层社会管理方式。它是人民协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主要负责各种社区活动的开展,有点类似中国的社区活动中心,同时也是议员联络选民的媒介。

    人民协会则是新加坡特有的民情联络组织,它是由政府设立的管理社会基层事务的法定机构,在维护社会安定、人民团结和种族和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中,周永康详细了解选区议员定期深入选区的情况及民众联络所服务居民、发挥作用的情况,积极评价这一做法对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

    周永康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大巴窑民众联络所的各项活动设施。

    在陶艺室,一名社区成员正在手工制作陶罐。攀谈中,他对周永康说,自己还到中国的景德镇学过陶艺。

    在华乐室,一群学生的现场演奏博得满堂喝彩,一曲欢快的中国传统民乐《花好月圆》将中新两国人民的心拉得更近了。

    在手工室,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专心致志地制作纸花等手工。一位老人自豪地对周永康说,自己已经在大巴窑住了42年了。

    走入院内,一群孩子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中国武术,虽然动作稍显稚嫩,但一招一式却是有模有样。

    在运动室,周永康还兴致勃勃地与正在打羽毛球的几个年轻人“切磋”起来,一记漂亮的杀球博得现场热烈的掌声。

    考察结束,周永康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首先做好联系民众、服务民众的工作,必须坚持基层在先,切实做实做强社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和新加坡基本国情、社会制度不同,但两国渊源深厚、文化相通,在社会管理方面有许多值得互学互鉴的东西。周永康说,中国将继续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同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世界各国相互交流借鉴有益经验,共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3个小时的参观考察很快结束了,中国和新加坡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务实交流合作正在新的起点上迈出新的步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