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1月17日

    习近平的第一枪:解决群众的生产困难


    [评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星期四的处女演说中说:要“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一句重要的政策宣示,虽然大部分媒体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句话,但还是无法掩盖这句话中的重要含义。

    首先,习近平没有在一片“十年辉煌”的说法中,回避群众“生活困难”的实情,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习近平在中国最高领导人中,首度提出了“群众生产困难”的说法。

    习近平在福建和浙江两个私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他必然深切了解私营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对过去10多年私营经济被挤压被歧视有着感同身受的认识。今年以来,温州企业发生老板出走潮之后,换来了温家宝政府重视“小微企业”的举措。

    不料,习近平的第一个“施政演说”就毫不掩饰地提出了努力解决“群众生产困难”的目标,显示习近平的经济政策将会更注重民营经济和私营经济。

    这里,同样还能看到习近平施政理念中,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腾龙换鸟”理念的差异。

    汪洋在过去几年以“腾龙换鸟”的方式,淘汰落后生产力,加速经济转型。这个做法本身一方面贯彻了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也在推动广东的产业升级。但汪洋的政策也导致民间的不满,一些私营企业可能会遭遇被淘汰的命运,客观上可能造成习近平所说的“群众生产困难”。

    因此,习近平宣示的解决“群众生产困难”与其他领导人理念中的微妙差异,以及越演越烈的国家经济资源被国企和一些利益群体所垄断,都是“习近平经济政策”所面临的挑战。


    必须指出,习近平这段谈话也提出了“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虽然也写进了十八大报告,但习近平在短短的演说中特地加以强调,并放在“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之后,显示习近平的经济政策,将会更加关注群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