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电,记者26日从南开大学获悉,由该校信息技术科学学院教授袁小聪带领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课题组与美国哈佛大学Capasso教授课题组合作,提出的表面等离激元耦合方式,解决了光子在芯片上传输过程中的“交通控制”问题。
该项研究成果已在最近一期国际顶级刊物《Science》(科学)上发表。项目主持人之一袁小聪表示,该研究成果的应用,将会以“光子芯片”取代传统的“电子芯片”,在满足用户对于电子产品运行速度、待机时间、能耗等方面的需求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袁小聪介绍称,电子产品的芯片运行速度越快,集成度越高,能耗就越大,机体也容易发热。表面等离激元耦合方式,通过一系列亚波长“人”字型微纳金属结构,解决了目前入射光偏振态严重影响表面等离激元耦合效率以及表面等离激元传播方向无法精确控制等技术难题。
该项目前期理论设计与器件制备在哈佛大学完成,南开大学教授袁小聪领导的实验室负责相关光学实验。在表面等离激元的光学创新应用领域,袁小聪教授主持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重大项目1项,中国—新加坡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2项,在这些项目的支持下取得了上述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