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5月27日

    新加坡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的出路问题

    前段时间和老师聊起今年系里申请教育部华文教师职位的研究生同学竟无一人获得面试机会的事,老师不由得感叹,如今政策收紧,我们这些国际学生实在未遇上好时候,况且当今社会对人文学科的关注度和社会需求远逊于自然学科,选择中文专业本就是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我不否认,目前看来,这条路确不好走,至少在求职这个人生的重要岔路口是荆棘丛生的。教育部申请失利后,许多想要坚持走教育之路的同学们,开始向可自行招聘教师的国际学校、独立学校等投放简历。然而大家彼此反馈的消息是,这些学校不是需要应聘者有三年左右的教学经验,就是暂没有华文教师职位空缺,好不容易找到条件符合的空缺职位,简历投去之后,不知为何却大多石沉大海。有些同学最后决定试投华文补习学校,但多数补习学校的全职教师职位更倾向于招聘新加坡公民、PR或持DP准证者,这样即可免去办理工作准证的麻烦。但这对一毕业就将改换LTVP签证的我们这些国际学生来说,无疑又平添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当然,也有很多人开始转向其他一些领域寻求出路,如华文媒体、公司行政等,但结果同样不尽如人意。以我为例,曾有热心的师长向有交情的工作单位或朋友推荐过我,但最终结果都是被拒。原因无非有三个:一、她不是公民或PR;二、我们需要至少三年相关工作经验;三、现在EP很难办,办SP又怕她会不稳定,毕竟是个硕士。相对于政府机构或本地公司,跨国公司似乎在这三点上没有太多限制。但我曾在招聘会上同许多跨国公司的相关人员交流过,可对方一听到中文系,就遗憾地表示可能没有适合我的职位。

    说那么多,并不是想嗟叹自己多么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相反我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仍会继续积极、努力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我更不是想抱怨社会、埋怨政府,相反,我非常理解新加坡人对外来移民的逐渐增多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的不满,也能理解政府针对外国人的一系列紧缩政策的出台是为了确保更多本国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也能理解政府迫于反对党的压力出台一系列紧缩政策以迎合本国人的做法),然而这真是最佳的可行性方案吗?

    众所周知,新加坡教育部每年都会向许多国际学生发放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其目的无非就是想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并促使他们学成之后留在新加坡,为新加坡社会服务,然而政策的收紧,导致考虑来新留学的外国学生逐渐减少,而已在新加坡的部分国际学生因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终也只得选择回国(据我所知,有些同学拿着几十封拒信去教育部,告诉他们实在找不到工作,然后一走了之,永不回来),这实际上是教育部的损失,也是国家人才的流失;此外,政策的收紧还直接导致许多岗位无法达到最优配置,使得行业整体质素下降,以新加坡华文教育行业为例,许多非中文系出身的新加坡人或PR都可以在中小学担任教师,来自中国且毕业于国大中文系的研究生却面试无门,难道说前者比后者更有资质和能力教好华语吗?难道前者比后者更有可能为提升新加坡华文教育水平做出贡献吗?答案不言自明。最后,短期内,政策的收紧也许能很快地缓解新加坡国内的一些压力,为执政党赢得支持率,但长远来看,前景却是不容乐观的。据《金融时报》报道,随着新加坡收紧对外劳工输入政策,国内通胀压力正在不断加大,而最新出炉的一系列数据也显示出新加坡经济面临考验。通胀压力加大、经济面临考验,最终影响的还是新加坡本国人的利益。

    当然,我不是政治家,只是一女书生。虽也有以上质疑,却也没有指点江山的水平,只要能透过描述我身边的现象,引起大家些许的思考,于愿足矣。

    作者:王睿馨,南洋视界专栏作家
    http://www.facebook.com/andrea.wang.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