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5月13日

    新加坡立法应对养老挑战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根据该国人口与人才署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截至2012年6月,新加坡总人口为531万。成立于1965年8月9日的新加坡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作为东南亚经济最发达、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小国寡民”的新加坡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其养老模式有何特点?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2012年9月,正在新加坡学习的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借机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立法规定子女奉养父母

      “家有一老,胜有一宝。”2012年9月12日,在前往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采访的途中,现年69岁的德克(出租车)司机朱先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新加坡,乐龄人士(新加坡对老年人的称呼)不仅不是家庭里的负担,相反,还是家庭里的宝贵财富。

      “因为新加坡法律规定,单身青年除非愿意与父母同住,否则不可租赁或购买组屋。”朱先生对记者说,而如果子女愿意与丧偶的父亲或母亲一起居住,则可以享有对父母遗留房屋给予的遗产税减免优待;如果纳税人愿意和父母或患有残疾的兄妹一起居住,则可享受“父母及残疾兄弟税务扣除优待”或者“三代同堂花红”。

      新加坡政府认为,孝道是做人的起点,孝道可以稳固家庭,可以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还可以把每个人塑造成堂堂君子。他们一旦走上社会,必定会忠于职守,忠于国家,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

      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则进一步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巩固国家,永存不败的基础”。

      李光耀在1971年春节的一次讲话中说:“孝道不受重视,生存的体系就会变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变得粗野,我们不能因为老人无用而把他们遗弃。如果为子女的这样对待他们的父母,就等于鼓励他们的子女将来也同样对待他们。”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也认为,稳固的家庭是照顾年长国人的需要,满足年轻人期望的重要基础。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新加坡政府于1994年制定了《奉养父母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赡养父母”立法的国家。

      根据1995年11月新加坡政府颁布的《赡养父母法》,凡是拒绝赡养或资助其年迈双亲和处于贫困状态的双亲者,其父母可以向法院起诉。如发现被告确实未遵守《赡养父母法》,法院将判决对其罚款一万新加坡元或判处一年有期徒刑。

      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

      朱先生告诉本报记者,至今单身的他一直与父母住在政府建造的公共组屋(即组合房屋,类似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里,而其他兄弟姐妹也大多住在附近其他地方的公共组屋。

      据记者了解,公共组屋源自于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计划。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但却经受着严峻的“屋荒”,全国160万人口中,只有不到一成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大多数人居住在人口非常密集、卫生条件恶劣的环境中,无力购买自己的住房。

      恶劣的住房问题,伴随着人口激增和高失业率,导致了新加坡社会的严重不稳定。1964年,为了改变人民的居住环境,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具体的做法是,由政府面向中低收入者,提供符合其购买力的公共组屋。以期让新加坡公民在国內拥有一份资产及财务上的安全保障,在通货膨胀、租金上涨时可发挥保值作用。

      “新加坡大规模建造组屋的政策始于1960年,当时是为了应对住房危机。1965年新加坡独立之后,组屋政策一直延续至今。”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吴逊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最初,政府建造的房子主要是廉租房,后来逐渐转变为以出售代替出租,由政府帮助人民置业。

      在李光耀看来,安居乐业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础。他在回忆录中说,新加坡的立国思想是希望通过建造公众负担得起的住房,建立一个有产的政体。

      “因为地产价值与国家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绝大多数人有房产,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福祉与国家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从而奠定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石。”李光耀说。

      根据“居者有其屋”计划,中低收入者在购买政府组屋时,可向政府申请长达30年的贷款,并允许居民利用自己的公积金存款购买组屋,也就是居民首付20%的购房款,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拿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剩下的80%也不会增加居民的日常开支压力,而是由公积金偿付。

      “这一政策使购屋居民数量大为增加。”吴逊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来自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自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以来,新加坡政府共建造了近100万间组屋,全国82%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组屋中,其中95%的家庭拥有自己的组屋,是全球唯一近乎达到百分之百拥屋率的国家。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新加坡政府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在购买组屋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赡养父母、照顾老人。”2012年9月12日,在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一楼大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组屋的分配上,新加坡政府也本着孝顺者优先购房、骗购者坐牢的原则分房。

      “购买了组屋,就必须要住,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及牢狱之灾。”上述建屋发展局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鼓励老有所为

      “新加坡不是福利国家。新加坡不养懒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日前再次重申:“如果你愿意工作,而且肯努力,我们会提供援助。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做,那我们不会帮你。”

      据记者了解,由于新加坡实行workfare(工作福利)为核心价值观的福利制度,政府的福利原则就是不养懒人。

      采访中本报记者发现,在新加坡,年过60岁、甚至70岁还在继续工作的老人大有人在。无论是开德克(出租车)的司机,还是公共场所做保洁的保洁工,大多都是爷爷奶奶级的乐龄人士。

      现年69岁的德克司机朱先生就是其中一员。在车上,朱先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他家祖父辈从中国福建来到新加坡,父母共生育了7个子女。由于家境贫穷,年仅15岁的他就放弃学业,到一家钟表行当学徒。因为文化程度不高,他一直从事着薪金较低的工作,不仅至今仍然单身,而且由于年轻时交纳的公积金不多,虽年近七旬,仍然需要出来工作,以维持晚年生活。

      “新加坡社会保障架构的原则是自给自足和自力更生。”吴逊说,新加坡法律规定,所有受雇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包括所有兼职、临时和全职工作者),以及他们的雇主,都必须参与公积金计划。至于自雇人士则必须按法律规定,缴交部分公积金到他们的保健储蓄户头。

      来自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新加坡政府规定,凡是每月薪金超过500新元的雇员都必须缴交公积金,而雇主则必须为每月薪金超过50新元的雇员缴交公积金。具体缴交率和缴交额为:50岁以下的会员每月缴交薪金的20%,作为个人公积金户头的缴交额。加上雇主所缴交的16%,总共缴交额为36%。年龄超过50岁和每月薪金少于1500新元的人士,其公积金缴交相对较低,缴交率从0%至全部的缴交率不等。

      据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成立于1955年7月1日,其宗旨是为雇员提供退休后或在无法继续工作时的经济保障。多年来,已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社会保障储蓄计划,不仅照顾会员的退休需要,而且也照顾到会员的医疗保健、住屋和家庭保障需要。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积金会员户头的净余额为2075亿新元,公积金会员人数大约为338万名,其中174万名会员定期供款,而在全国劳动人口中,超过80%的居民得到公积金制度的保障。”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在回复本报记者采访的邮件中称。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认为,由于照顾退休生活所需的责任主要落在个人及其家人身上,因此这不但减轻了(新加坡)人民对于国家的依赖,也确保了国家的长远财政发展的可持续性。

      “不过,对于已经尽最大努力,但还缺乏其他收入来源,因此而无法照顾自己所需的人民,新加坡政府会为他们提供财务援助,以及其他非经济性协助。”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在邮件中称。

      此外,该局在回复本报记者的邮件中表示,为了应对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于2012年9月1日提高了年龄超过50岁至65岁的会员的公积金缴交率,以协助他们做更好的退休准备。


      照顾各阶层乐龄人士生活

      “11月份,我将随旅行团前往中国旅游,目的地是四川。”朱先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朱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他的公积金存款不能支撑自己目前的养老所需,但(新加坡)政府为了鼓励薪金较低的年老新加坡公民继续工作,接受培训,以提高就业能力,于2007年推出了就业入息补助计划,所有月收入低于1700新元、居住在产业年值不超过13000新元的房屋、年龄在35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公民,都可获得最高雇员为一年2800新元、自雇人士为1867新元的就业入息补助金。

      “自己做工有收入,政府又有补贴,肯定有钱去旅游啰。”朱先生对记者说。

      对此,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在回复本报记者采访邮件中表示,自2007年以来,(新加坡)政府每年拨出了超过4亿新元的就业入息补助给超过40万名符合资格的受补助者。

      “虽然新加坡政府鼓励薪金较低的年老新加坡公民继续工作,而且实行的也是以工作福利为核心价值观的福利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加坡政府不重视乐龄人士的老年生活。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是新加坡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吴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吴逊告诉记者,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新加坡政府于1998年10月专门设立了跨部门的人口老龄化委员会,下设经济保障小组、就业小组、社会融入小组、健康护理小组、住屋小组,以及社会和谐小组等6个小组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1998年3月,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正式推出针对乐龄人士居住的“乐龄公寓”, 以便老人们通过多渠道的购房选择,得到更好的照顾,住得舒适愜意。来自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加坡共有6个“乐龄公寓”区,地点都选在公交便利、设施完善、基础较好的社区内。

      “‘乐龄公寓’一般为12层到14层的精装修板式高层,分35平方米和45平方米两种户型,价格为5万至7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25万至35万元)不等。主要为一位或两位乐龄人士提供生活空间。”2012年9月12日下午15时许,在宏茂桥1道德义景组屋区金茉莉小型公寓,刚从设在组屋区内的乐龄服务中心学完手工课出来的林大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林大妈告诉本报记者,她是去年搬到现在这个组屋区的。一年前,由于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她与老伴重新申请购买了现在这个组屋。

      “以前住的(组屋)是三房,现在住的(‘乐龄公寓’)是一房一厅。”林大妈对记者说,金茉莉小型公寓居住的主要是像她这样的“乐龄人士”。整幢楼只有乐龄单元,没有其他户型。

      据林大妈介绍,与一般的公共组屋不同,金茉莉小型公寓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了乐龄人士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从大的方面来说,‘乐龄公寓’在居室里所有方向和高度有所改变的地方,都有醒目的颜色加以提示;与普通住宅相比,‘乐龄公寓’房间的照明度提高了1倍;煤气等各种开关的字用的都是大号的,报警系统的音量也适当提高了。另外,在一些细节上,‘乐龄公寓’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例如,楼梯和走廊两侧都安装了扶手,以确保老人的出入安全;开关、门铃和门窗等开关设施的高度都有所降低,以便于弯腰驼背的老人使用;考虑到老人容易失禁,厕所紧靠卧室,并设长明灯;厨房的灶台、水池和卫生间的洗面台的下方设计成凹形,老人在需要时可以坐着使用。”林大妈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此外,本报记者在现场发现,为方便坐轮椅的老人,公寓入口处、楼梯道、房门都设计得比较宽敞,而且,各个公寓楼之间以长廊和凉亭相连,并一直连接至小区外的公共汽车站。这样,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老人们既不用担心淋雨,也不用担心烈日暴晒。

      林大妈告诉记者,吸引她来这里居住的另一大原因,是设在公寓楼下的乐龄服务中心。这家由柑谷私人疗养院负责经营的乐龄中心,不仅免费为乐龄人士提供活动场所和手工课等教学服务,还为居民提供紧急支援,一旦居民拉响警报系统,中心职员就会马上作出反应。

      “最主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里结交朋友,消磨时间,并参加各种活动,如学做手工、读书看报、聊天、做运动等。”林大妈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