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5月25日

    从西贡到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是越南第一大城市,位于越南南方湄公河流域的北端,是越南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顾名思义,该市是为纪念越南前领袖胡志明而命名。然而,其前身则有一个曾令世界注目,同时又充满殖民地气息和情调的名字--西贡。

    西贡,东南亚法国殖民地的首府,曾有“远东的明珠”,“东方的巴黎”的美誉。1953年5月,法军惨败于奠边府,也敲响了法国在东南亚殖民地的丧钟。随后,在美国的军事介入和扶持下,西贡成为南越的首府,直至北越实现南北统一。1975年4月30日,越战接近尾声,记者拍下了蜂拥的人群奔向美国大使馆和最后一架美军直升机离开大使馆的照片,西贡的陷落在美国历史上留下深深地烙印,成为几代人难以抚平的心灵和肉体的创伤。越南统一后,西贡改名为胡志明市。

    我对西贡的印象来自于由Graham Greene的名作改编的同名电影《The Quiet American》(2002)。小说和电影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西贡为背景,以一个英国记者的耳闻目睹,描写了法国殖民统治末期的社会风貌和美国为扶持既反共又反法的“第三势力”的积极准备。该小说因触及美国中央情报局为美国介入越战制造借口而策划了西贡的一系列爆炸事件而备受争议。改编的电影则原定于“911”后上映而被迫取消,延迟一年后在男主角Michael Caine的坚持下首映而引起轰动,Michael Caine也获得了奥斯卡奖和金球奖的最佳男主角提名。我因电影而著迷于Graham Greene的小说和他笔下的西贡,于是也就有了一种实地寻访的冲动,无论是过去的西贡还是今天的胡志明市。

    飞机自樟宜机场起飞,仅一个半小时就接近了胡志明市。窗外河川纵横,绿油油的应该是成片成片的稻田,这大概就是物产丰富的湄公河三角洲吧?渐渐的,一座大城市进入了视线,更令人瞩目的是一条大河蜿蜒而过,这就是西贡河以及河西岸的胡志明市。感觉上胡志明市和上海有许多相似之处:胡志明市在西贡河西岸,河东岸是农田;上海初建于黄浦江西岸,浦东开发还是近二十年才开始的。胡志明市机场似乎是新建的,整洁明亮,只是规模小一些。离开机场,行车在路上,就感觉机场建设远超前于城市建设。虽然城市有不少新建和在建的高楼大厦,但老旧建筑居多,马路狭窄拥挤,摩托轻骑密密麻麻,交通秩序混乱。

    胡志明市的主要景点集中在西贡河西岸的中心地带(称为“一区”,District 1)。法国于1859年将越南沦为殖民地,西贡成为其统治中心,建造了许多法式建筑:如西贡大教堂,邮政总局,歌剧院以及诸多为远道而来体验“东方的巴黎”的生活气息的游客修建的气魄宏伟的旅馆,包括Graham Greene曾居住的西贡河畔的Hotel Majestic Saigon和《The Quiet American》的主要场景之一的大陆旅馆(Hotel Continental Saigon)。

    Graham Greene出生于名门,父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教会学校副校长,弟弟曾任BBC总裁。Graham Greene毕业于剑桥,二战时为英国情报局工作,1951-1954年成为英国The Times和法国Le Figaro驻西贡记者。如同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同时代英国人,Graham Greene因富有维护大英帝国辉煌过去的使命感而为政府工作,但随后也失落于大英帝国在二战后的衰败,他笔下《The Quiet American》的记者Thomas Fowler似乎是自己的一个缩影。

    虽然《The Quiet American》是第一个在胡志明市实地拍摄的好莱坞电影,当地人对这部电影非常陌生。当我来到市区,就一眼认出了大陆旅馆这个标志性的建筑。大陆旅馆建于1880年,外形端庄典雅,法国殖民地后期是驻西贡的各国记者聚会并交流信息的地方。旅馆大门外的屋檐下,就是当年的咖啡馆。Fowler在参加新闻发布会后,常在此品尝咖啡,同时思索着如何应付远在伦敦的主编和夫人,以及身边年轻貌美的越南姑娘Phuong。或许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或许已经预感殖民者的必然失败,Fowler采取了与世无争的人生哲学:“我只是个记者,我不提供观点立场,也不参与任何行动。”(“I'm just a reporter, I offer no point of view, I take no action, I don't get involved.”)。的确,Fowler的这种态度已经令他有一年左右没有写报道。在咖啡馆,Fowler偶遇充满理想,为“拯救”越南而来到西贡的年轻美国人Alden Pyle。两人成为好友,随后因为Phuong成为情敌……但最后,Fowler还是放弃了中间立场,在西贡爆炸事件后协助复仇的越南人刺杀了Alden Pyle。对于他的举动,不知是出于正义,还是为了消除情敌,或许两者都是,毕竟Phuong又回到了他的身边。如今,当年的战争气息不复存在,大陆旅馆装修一新,来来往往的是慕名而来的游客。

    早晨去大陆旅馆以前,就有这样一个疑问:原美国大使馆在哪里?经过查询才知原大使馆于1995年美越建交后交还美国政府,但因年久失修,更因为这幢建筑在两国历史上遗留的伤痕,原大使馆于1998年拆毁,如今成为美国驻胡志明市领事馆的一部分,唯一留作纪念的是陈列在福特总统图书馆的当年攀登上最后一架直升机的阶梯。因为领事馆也在“一区”,离西贡大教堂仅两三个街口,星期天下午就特地散步过去。下午三点左右,Le Duan大街相对冷清,十字路口的一侧是幢现代化的办公楼,大楼正对面的是法国领事馆,与之一墙之隔的就是美国领事馆。原美国大使馆曾是西贡的最高建筑,如今站在远处的街对面,望着高高的围墙和葱郁的树木,只有飘扬的星条旗仿佛在告诉路人这是一片美国的国土,但那段沉重的历史则永远封闭在高墙之内了。

    在越南小住数日,虽然也游览了湄公河三角洲并目睹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但最有意义的还是在灼热的阳光下和闷热的空气中漫步在胡志明市内。或许,当年法国殖民者坚信自己将在远离家乡的陌生土地生生息息,在远离欧洲的东南亚建造了一个“东方的巴黎”,令这片水网密布的热带土地的“新主人”免去乡愁。但最终,只有这些建筑见证了历史沧桑。现今,遥望四周,到处可见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有百年历史的建筑物的映衬下,这里不仅仅是过去的“东方的巴黎”,更是越南今后经济发展的源泉。

    (作者斜桥:出生上海,留学美国,在新加坡从事科研工作。斜桥为南洋视界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