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新加坡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大片大片建筑风格完全一样的房屋。这种感觉有点像一个叫《模拟城市》的电脑游戏。一个一个的组屋区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新加坡城市的基本架构,造型各异的商品房则成为其中精心的点缀。很多新加坡人告诉我们,要真正了解新加坡,就要从了解组屋开始。
而新加坡建设局董事、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与设计学院院长王才强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没有组屋,可能就没有新加坡的今天。”
新加坡的组屋,不只是给穷人住,而大多数是给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住的。
在大多数人眼里,我们中国的经济适用房,和新加坡的组屋大致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新加坡,开奔驰、宝马住组屋的人太多了。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在许多组屋的停车库,看见了奔驰、宝马等各种豪车。当一个国家80%以上的国民都居住在组屋里时,它怎么可能只是给穷人住的?
从1960年至今,新加坡政府总共修建了超过150万套组屋;从始至今,新加坡组屋的售价都不及同时期同等面积商品房的一半。
华西城市读本:请问您怎么评价新加坡的组屋制度?
王才强:组屋这个制度我觉得做得很成功。没有组屋,可能就没有新加坡的今天,因为安居乐业,我明天都不知道有没有屋子住,我怎么乐业?很早政府就开始做这些事情,那时候很穷,但是仍然大量盖组屋,因为政府明白住房的重要性。
华西城市读本:组屋的修建应该也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开始就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吧?
王才强:我们最初也是采取摇号的方式。最初是没法满足供应的,没摇到可能就需要再等3年。其实现在也一样,一个新的客户要申请房子,通常也会等,但最终肯定会有。因为政府不断在建组屋,有时候一年盖2万套,高峰时一年4至5万套。
华西城市读本:组屋的价格比一般的商品房低很多,政府建组屋有考虑盈利问题吗?
王才强:新加坡政府建组屋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如果考虑土地成本的话,建组屋是要亏本的,因为土地卖给开发商是可以赚钱的,这一来一往算起来,政府财政是要补贴的。
华西城市读本:新加坡现在有83%的国民住在组屋,也就是说政府要为这83%的人倒贴?
王才强:其实这也是一种长远的投资。我们为年轻的家庭提供便利,让他们在最初就能有稳定的住所,最后他们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此外,组屋制度很方便旧城改造。例如要把一些旧的组屋拆掉重建,许多居民需要搬迁,现在政府就可以很轻易的把这些人搬到附近的组屋去,还是在同一个社区,然后给他们很优惠的条件,没有人会不愿意搬的。
华西城市读本:新加坡现在大概是哪些人群居住在组屋?
王才强:最高的时候,新加坡曾有87%的人住在组屋。这样大的一个比例,说明组屋肯定不只是穷人住的房子。组屋也是有区分的,有三房的、五房的,当然不同的组屋申请的条件也不一样。总的来看,住在组屋里的有穷人,但大多数是一般的家庭,也有开奔驰的住在组屋。
华西城市读本:开奔驰住组屋?王才强:是的,这很正常。以现在为例,一对夫妇申请组屋时,每月家庭收入不能超过1万新币。工作几年十几年后,家庭收入加起来可能就2万多了,奔驰宝马什么都能开了。现在住在组屋里面的新加坡人,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收入都已经超过了申请组屋时的水平,这是正常的财富积累,组屋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积累财富的基础。
华西城市读本:能开奔驰的人,为什么还住组屋?而不去买商品房呢?
王才强:一些新的组屋,是可以住得很舒服的,除了没有游泳池,没有会所这些设施以外,配套都很全。有很多住在组屋区的有钱人,他们周末可以到专门的俱乐部、会所去,平时住在组屋里什么都有。
华西城市读本:可能有些人群,他们的收入可能刚刚超过申请组屋的标准,但又买不起商品房,该怎么办?
王才强:是有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叫“夹心层”。所以我们还有一个“共管公寓”的项目,申请条件比组屋宽松一些,房价比组屋高,但比商品房低。
华西城市读本:对于中国类似组屋的经济适用房,您有什么建议?
王才强:首先我希望他要做到让居民方便,不要建到很偏远的郊区,这就变成了一种很不公平的分配。最初住进这里的人士没有汽车的,在偏远的地方,什么配套都没有,没有学校,没有商场,没有就业机会,就几栋住宅楼,有什么意义?新加坡的组屋不只是给穷人住,如果一直是穷人住的话,久而久之会变成贫民窟。国民的居住问题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我们不可以跟欧洲发展了几百年的城市相比,我们的城市化也就几十年。欧洲有漫长的城市发展经验,人口增长也很缓慢。中国却恰恰相反,几千万人一下子涌到城市来,如果把居住问题全部交给开发商,他们都是以利益为主的,很难考虑其他的因素。所以,政府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新加坡组屋侧记
组屋53年发展史比“新加坡”年长5岁
新加坡的组屋制度,始于1960年,至今已53年历史,比新加坡共和国还要年长5岁。
新加坡最初是向居民提供廉租房,但后来政府发现,居民对于租来的房子很不爱惜,生活环境越来越糟。这让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意识到“居者有其屋”的重要性,一定要让居民真正拥有自己的房子,才会让他们真正看到希望。
新加坡开始大量的修建价格低廉,普通居民都能买得起的组屋。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机构,所有的组屋工程全部由政府统一规划承建。
政府控制严
组屋房价远低于商品房
如今的新加坡房产市场,被明确地区分为组屋市场和商品房市场。商品房完全交给市场调控,而组屋市场从住房申请、到流转买卖,都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例如非新加坡国民无权申请组屋,申请时的家庭收入限制,购入后5年不得卖出,出售对象仅限新加坡国籍人士等等。种种限制的结果就是,保证让组屋的价格远低于同时期同面积的商品房价格。
陈勉孜是新加坡一家企业的高管,虽然她现在的收入已远超申请组屋的限制,但她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就从组屋开始,“不只是我,几乎每一个新加坡人都是从住组屋开始的。”陈勉孜说,1989年她和丈夫花14万新币买下一套组屋,而当时同等面积的商品房,售价要60多万。
陈勉孜的下属李敍嘉2010年买下了自家的第一套房子,也是组屋,售价30多万新币,“同样面积的商品房要100多万了。”李敍嘉说。
达士岭组屋
组屋里的“高富帅”
虽然组屋的价格不及商品房的一半,但并不意味着组屋品质的低下。“可能差别就是组屋没有游泳池和会所,住宅密度高,私密性方面比商品房差一些。”王才强说。
新加坡新建的一些组屋,甚至比商品房更引人注目。例如位于市中心的达士岭组屋,就是新加坡组屋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项目。它由7栋50层高的大楼组成,提供1848套住房,其中26层和顶层上建有连接7栋大楼、世界最长的空中花园。站在顶层的空中花园,可以远眺新加坡全景。达士岭甚至已经成为了新加坡的一个景点,经常都会吸引慕名而来的游客。
小区没围墙
公共设施全民共享
新加坡的所有组屋都有2个共同的特征,一眼就能分辨。首先组屋区是没有围墙的,所有人都能自由出入,里面的公共设施也是全民共享。其额,组屋的底层是没有住户的,全部设计为停车场、商铺和活动区域。
“这些特征体现了新加坡的城市精神,我们的社区是包容和开放的,底层无住户更是务实的设计,这样就能有更多的空间规划配套设施。”王才强说。(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