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赴新加坡特派记者 魏莱】不久前结束的香格里拉亚洲安全论坛在新加坡已经举办了12届,影响力一年比一年大,世界许多地区的防务领导人都参加此会议,堪称战略与安全界的“达沃斯论坛”。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戚建国日前在论坛称,香格里拉亚洲安全论坛通过公开、公正、透明、开放的方式为亚洲安全防务领域的沟通提供了重要平台。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一群人是这个平台的幕后推手?哪些力量在幕后策划与推动这个论坛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环球时报》记者对论坛的幕后策划组织者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亚太总部进行了独家采访。
IISS: 完全开放的智库
香格里拉对话缘起于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起、在新加坡政府支持下于2002年开始举办的亚洲安全会议,并因首次正式会议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举行而得名。至2013年,IISS和新加坡政府已经连续举办12次香格里拉对话,是亚太地区唯一能将众多国家和地区防务部门高官聚集在一起讨论防务和区域安全合作问题的机制。而组织这样高规格对话的背后推手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IISS亚太总部位于新加坡金融核心区莱佛士广场的共和大厦内。经过安全登记之后,记者乘电梯上了51层。该层一分为二,一半面积由一家日本金融公司使用,另外一半面积属于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亚太总部,也是香格里拉对话的运作总部。
该机构的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香格里拉论坛高级研究员的亚历山大·尼尔陪同记者参观。办公区是开放式设计,装修得非常现代,所有办公室的门都是打开的,每个办公室与走道之间都用完全透明的玻璃隔开。记者不解地问,“你们办公室的门一直就这么开着?”“是的。我们这里一共有12名研究员与工作人员。每个人的工作空间都是开放的,别人都可以进入。我和另外一名新加坡人是高级研究员,负责这里的日常运作。”尼尔对记者说,“这一次香格里拉论坛邀请中方高级代表团的工作也主要是由我在这里具体负责协调。”
跟着尼尔,记者来到他的办公室。十多平方米的房间,一张大电脑桌上放着一个双屏幕台式电脑和一部电话机。靠窗户的一边桌子上放着一些书与期刊。记者问:“你们有自己的资料中心吗?”“在伦敦的总部有,这里没有。不过,我们有一些自己的数据资料库可以帮助做研究用。”尼尔说。
在他们的大会议室里,在一张长长的白色会议桌靠里的一头墙壁上装着两个巨大的液晶电视屏,尼尔说这是他们与IISS伦敦总部以及其他地区办公室联系的视频电话系统。“我们在伦敦、华盛顿、新加坡、巴林都有常驻办公室,同事之间用视频会议沟通与讨论问题,这样方便一些。”尼尔对记者说。
由于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近年来影响力越来越大,这里也吸引着不少知名学者,多国研究国际政治的大学生或研究生更以能在此实习为荣。在会议室旁边,还有两个公共的办公桌,尼尔指着公共办公桌旁的一个座位说,“这是给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过来实习准备的。”
成功的智库是国际化智力企业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网站把自己称为一个独立的国际军事情报和研究机构,其经费的2/3来自美、英、加拿大的基金会和研究机构。会员绝大多数是军、政、外交、新闻界人士和研究人员,其中美英学者占60%-75%。
尼尔说,“我之前在英国国防部与美国五角大楼工作过八年。现在做智库属于安全与战略领域的第二轨道工作。工作主要都是公开的分析与研究。我不是英国军人,我的看法也不代表英国军方。要不然,在涉密问题上会出问题。”
“你们的办公条件可跟一些大的投行与投资公司差不多了,”记者跟尼尔调侃道,“你们的收入从哪里来呢?”“一部分来自国际社会与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资助,一部分来自企业与个人会员的年费,其余的来自我们一个商业运作的咨询公司,提供战略风险评估等服务。”尼尔说。在调动背后的战略商业资源方面,尼尔显示了充分的自信,他说,“英国国防部方面,欧洲最强的军工企业,甚至军方最秘密的网络部队,在开展研究合作时,我们都可以搞定。”
实际上,类似IISS这样的办公硬件配置对国内许多智库来说不足为奇,那么是什么特性让类似IISS这样一些智库能够在国际上脱颖而出,有如此大影响力,而不少国内智库却默默无闻呢?
“一个智库最主要的影响力来自于其研究人员的独立报告,能影响决策的前瞻性研究报告最终会帮助智库从政府、基金会、企业那里吸引到资金和订单。通过搞有针对性的研讨会和论坛,通过比第一轨道交流更加灵活的方式,来扩大影响力。比如,在中东的巴林,我们每年举办一次麦纳麦对话论坛,中东各国安全与战略高层都会参加,研讨地区局势与战略问题,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也参加过。在亚洲,我们连续12年举办香格里拉论坛,邀请亚太地区的安全与战略高层以及圈内人士参与对话和沟通。我们还特别与新加坡合作,邀请亚太地区27个国家的部长级以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参与浮尔顿论坛,就重要的问题阐述立场,并进行沟通。此外,我们与各国新闻界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就热点时事发表评论与看法。”尼尔自信地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运作方式。
记者在香格里拉论坛现场,看到了IISS推出的不少研究报告与书籍。其中,新书《亚洲的海军扩张:一场新的军备竞赛》、《地区的混乱:南中国海的争议》、《日本的再军事化》引起圈内关注。此外,打开该所标志性的年度权威研究报告《2013年世界军事力量对比》,任何研究国际问题的专业人士都会惊讶他们对每个国家军力、军情与装备细节的掌握。让记者吃惊的是,在最新的这份报告中,最近被热议的网络安全已经被列为一个单独的安全领域,成为传统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与地区在这方面的投入都有详尽披露,比如,台湾在汉光系列演习中在网络攻击或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等细节一目了然。
一个国际性的智库需要时间的积淀,更是国际政治力量与思想的延展。尼尔对记者解释说,虽然他们智库1958年成立于英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股东力量在上层,有来自美国、中东和亚太地区的资金进入,所以,尼尔坦言,“我们英国人在面上执行与协调,但这绝不仅仅是一个英国智库。”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的网站上,他们公开了组织的信托自助者,顾问委员会以及两个独立的投资和审计委员会,大约来自全世界各个地区的2200名国际问题专家、高级官员与资深记者是其成员。在顾问委员会的名单中,与美国国防部接近的智库力量,欧洲战略界高层、日本政界以及欧洲重要财团的重量级人物都榜上有名。
欧洲未来在于和亚太融合
“欧债危机也给欧洲的智库发展带来了影响。如今的香格里拉论坛多亏新加坡国防部鼎力支持。欧洲融合亚太的趋势在增强,我们特别希望今后能与中国有更多的合作。”尼尔对记者说。
一名熟悉新加坡外交与安全的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新加坡政府一开始与英国的智库“合作共赢”,联合发展。但过了5年之后,在2007年,新加坡开国元勋之一拉惹勒南倡议创建的由新加坡人控制的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正式运作。由于得到新加坡国防部的支持,这个以亚太安全和国际战略研究为重点的智库迅速在发展中的亚洲崛起。这个智库完全借鉴了西方模式的智库发展,定期搞研讨会,出期刊,还有直通新加坡高层的内部管道,而且经费充裕,很快聚集了不少国际问题研究者,直接与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形成“竞争”。
当记者询问尼尔,在香格里拉论坛之后,有一个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举行的关于“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联系”的内部研讨会,他是否有兴趣参加时,他尴尬地“婉拒”称,他还有一个中东的能源安全闭门会议需要参加,这次不方便。
最后,尼尔带记者走到窗口,那个位置恰恰正对着美国在新加坡租用的军事港口。尼尔指着港口说,美国舰队到港时,那里经常敲锣打鼓举行欢迎活动。美军也邀请他们去参加活动。看着窗外新加坡一片繁荣,提及欧洲的经济不景气,尼尔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欧洲应该加快融合进亚太。因为亚太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