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7月1日

    一场由烟霾引起的外交战

    今年6月中旬初,印尼苏门答腊岛因焚烧芭蕉叶和秸秆、烧荒产生了大量烟霾,经持续的西风一吹,飘过马六甲海峡,把新加坡笼罩在一片烟霾之中,历经数日不散,且污染指标节节上升,使这个国家发生了16年来最严重的烟霾灾害。美丽、清秀的岛国新加坡变得影影绰绰,不见了真面目。

      新加坡政府采取紧急应对措施,成立了以国防部长为首、由8个政府部门首长组成的应急委员会专门应对此事;学校和一些工商企业停课、停工;向群众免费发放100万个口罩;地铁实行免票,鼓励大家坐公交,尽量不要开私家车,对由烟霾引起的疾病的医疗费用,政府将进行部分补偿,李显龙总理还上街参与向群众派发口罩等等。这些措施虽然积极多样,但不能减轻烟霾。议会讨论时,议员们要求政府向印尼政府提出抗议,并要求他们采取紧急措施停止烧荒。新加坡政府确实通过外交途径向印尼提出了交涉和抗议。

      而这一抗议却引起印尼政府和议会的大为不满,议员们认为:这等民间日常生活小事,怎值得提出外交抗议?岂不是小题大做?一位部长甚至说这是将外交当作儿戏。

      实际上,烟霾也影响到马来西亚南部地区,柔佛州进入了紧急状态,200多所学校宣布停课。马来西亚也对印尼进行了外交交涉,但姿态和语调都比较低,这是由于媒体披露马来西亚部分地区也在烧荒;印尼报纸也说,马来西亚在印尼的个别企业也参与了烧荒,因而马来西亚嘴软。

      印尼议会的反应更激怒了新加坡议会,议员们要求政府对印尼提出强烈抗议,并要他们向新加坡公开道歉。有的议员和媒体甚至提出要印尼政府对新加坡做出经济赔偿。还有些议员提出,如几周内烟霾不消,就将此事诉诸联合国。

      旅游业在新加坡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约占GDP的4%。2012年就有近1000万游客来新加坡旅游,相当于新加坡总人口的200%。烟霾一来,旅客大量减少,原来确定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会议,由于一些国外政要,包括美国前国务卿等人先后取消行程而不得不停办,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如航空、酒店、餐饮、游乐、会展、礼品业等都大受影响,因此,他们提出经济赔偿也是有道理的。但印尼政府对此并不理会,只感到新加坡不顾情面,逼人太甚。外交部长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声明,印尼政府决不为此道歉,同时还说明,印尼政府早在2002年已制定法律,规定不许烧荒,目前,已锁定8家违规企业将予以查处,另外,政府打算开展人工增雨来消除烟霾,云云。双方互不相让。

      到了6月下旬,烟霾仍不消散,印尼的燃烧火点由356处增加至555处。国际舆论也纷纷对此次烟霾事件进行评论。总的来看,舆论明显偏向于新加坡。实际上是,印尼领导层的环保观念还没有跟上时代。迫于国际舆论,到6月24日印尼总统苏西洛正式声明,就本国烟霾危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表示道歉。并下令要在一个月内消灭这场烟霾灾害。25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声明,衷心接受印尼总统的道歉,欢迎印尼就消除烟霾所作的承诺。这场外交战至此就告一段落。但印尼要进行人工增雨以消除烟霾之事尚未见诸行动。看来,对久不曾进行人工增雨的国家,要开展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也绝非易事。这场烟霾的后续发展还有待观察。

      这次的“烟霾外交战”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两点启示: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环保观念在不断提高。农村焚烧秸秆和烧荒,过去认为这只是民间旧习,虽不是好事,但旧习难改,情有可原。现在看不对了,这会造成烟霾公害,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影响交通、旅游、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过去认为环境卫生问题,应该是“各扫自家门前雪”,现在看不够了。除了要扫清自家门前雪,还要顾及本地产生的污染是否对相邻地区和国家造成危害,要有就要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否则,也是不讲公德的行为,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就气象部门而言,过去只监测和预报本地的烟霾,现在来看,还应关注本地产生的烟霾对邻近地区和国家的影响,以供领导和有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

      焚烧秸秆、树枝树叶及烧荒,这在以农业为主的亚洲国家是相当普遍的,特别是东南亚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国家如印尼、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孟加拉,还有印度、巴基斯坦等等。这类焚烧和烧荒引起的烟霾年年有,只是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不同而已。有的年份干旱持续,这种烟霾可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虽然不少国家都有一些行政规定或法律禁止烧荒,但执行起来有很大难度,效果普遍不佳。我们国家的情况也大体如此,近年来有些省份已有好转。农业国家种植和收获了大量粮食等作物,就必然产生大量的秸秆。过去农民用秸秆烧饭、作饲料、盖房子,现在我国多数农村都通了电,有了沼气,住了砖瓦房,农业又连年丰收,余下的秸秆就更多了,因此如何处理秸秆要有个出路。只规定不许焚烧秸秆,秸秆又没有别的出路,这就是地方上的一个难题。怎么办?欧美国家也种植大量粮食等作物,虽然品种有所不同,但也同样产生大量秸秆,发达国家是怎么处理的呢?除了作饲料,多数是卖给工厂燃烧发电,然后将电力进入地方电网。这种电能也是清洁可再生能源。被称作生物能源或生物质能源。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已从国外引进了这种技术,国内也生产了这种设备,但使用的还不很多。问题是多方面的,有思想认识问题;有办发电厂的资金问题,办小了效益不好,办大了资金不够;有收集和运送秸秆的具体问题,山区、地块太小、太分散也不好办;还有发电厂的技术问题等等。但是如果上下都重视,共同努力,这些问题总能设法解决。这将是下一步我国解决农业现代化和三农问题的一大课题。(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