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清洁,天蓝水碧;绿树掩映,繁花点缀;秩序井然,文明和谐……美丽的“狮城”新加坡,在世界上享有“花园城市”之美名,被列为“最守规矩的城市之一”。
是什么让新加坡成为亚洲的“礼仪之邦”?是什么让新加坡国民都能成为“谦谦君子”?这要得益于新加坡政府强有力的道德教育,得益于新加坡用共同价值观向国民灌输道德意识。
新加坡经验:道德教育广泛深入持久
新加坡的成功,不仅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选择了适合国情的模式和战略,而且在国民精神的塑造方面也独树一帜。
注重教育
筑牢文明根基
“品德好”被放在新加坡选人用人的首位。公务员在被正式录用之前,要审查其家庭情况、社会背景等,品德不端和染有不良嗜好者不得进入公务员行列。公务员被录用后,还要经常接受品德跟踪考核以及工作与潜力评估的考验。新加坡强调通过公职人员清正廉明、洁身守法的道德形象影响社会成员,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德育“从娃娃抓起”。新加坡各学校开设了一系列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编发“道德教育文选”,并在其他学科教材中融入反映孝亲、守时、礼让、公德心等传统价值观教育内容。规定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起必须开设道德教育课,还将德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成长历程之中,使学生从小就浸润于这种道德教育氛围。
注重引导
引领文明风尚
“树良行、贬恶行”,是新加坡大众传播媒介的整体特色。新加坡政府高度注重舆论引导,不准媒体煽动性地评论政府的政策与主张,不准宣传西方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和色情、糜烂的东西。对于本国新闻、文化媒体,政府通过法规、法令,保证宣传社会道德“主旋律”的作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工具除及时宣扬先进事迹、抨击不良行为外,还积极组织各种旨在加强道德建设的活动:“国民意识周”、“敬老周”、“睦邻周”、“忠诚周”、“讲礼貌运动”、“反对乱丢乱吐运动”……
每年举行的20多个全国性公德教育宣传活动,已成为促进国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工具。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会在16个市镇理事会之间进行一次最清洁组屋区比赛,通过评比活动,调动城市管理人员和居民的积极性。
严明法纪
促进道德养成
在新加坡,有随地吐痰、乱扔烟头杂物、乱写乱画、在公共场所吸烟、在公共场所嚼口香糖、在地铁吃东西、18岁以下人员喝酒、上厕所不冲水、乱过马路、涂抹钞票、放鞭炮、从楼上往下扔垃圾等行为者都要被罚款或被判鞭刑、拘留甚至坐牢。
一位厨师在烧菜时抽烟,被判罚40(1新元约合0.56人民币)新元;一男子与女友在植物园谈情说爱后将报纸扔在草地上,被罚30新元;发现乱丢垃圾,除罚款1000新元外,还可能穿上“我是垃圾虫”的黄马夹,参与扫大街的强制劳动,而一般工人的月薪只有1000新元左右。
新加坡按照以法治国、从严治国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条例、禁令,规定了公民在道德建设方面的义务与责任,并且每一个层面、每一项要求都可以找到法律的依据。许多在我们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在新加坡却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严明的法纪,鞭策新加坡人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