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8月2日

    新加坡的竞争力来自于开放性和制度高效

    今年早些时候,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参加渣打银行主办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作为一个没有天然资源的国家,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握资金的人或机构对该国的信心,这份信心建立在稳固机制、健全政策和开放贸易的基础上。

      “关键词是信心……如果我们让这个信心动摇,那将是很愚蠢的事。信心建立在数个支柱上机制、健全的政府政策,以及开放的贸易区。”李光耀说。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所副研究员陆军荣曾与人合著《中国保税港区:创新与发展》一书,其中分析了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多个国外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特点,以资为中国借鉴。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陆军荣表示,新加坡的开放性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高效且富有弹性的制度,使得新加坡多年保持竞争力。

      第一财经日报:新加坡作为自由港,你认为它最具竞争力的原因是什么?

      陆军荣:新加坡已连续多年成为亚洲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其排名远超过同被认为是自由港的香港。作为自由港城市,新加坡最具竞争力的要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开放性。这是成为自由港的基本条件,也是新加坡作为资源匮乏的城市岛国必须选择的战略,通过开放来集聚全球的贸易、资金、人才、信息流量。

      在贸易方面,除少数商品外,大多数商品在进出口时关税为零;在外汇、资本管理方面,新加坡取消外汇管制,外汇交易的种类不受限制,任何一种货币都可以与美元自由兑换,新加坡交易所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这里挂牌上市。

      同时,新加坡尤其注重通过移民政策吸引全球人才,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工作迁徙目的地,甚至超过伦敦和日内瓦。

      二是新加坡的制度与政策的竞争力。要在开放中取得成功,还需要有战略与策略。新加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高效且富有弹性的制度,这些制度包括了海关管理制度、司法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譬如其司法制度在世界上被认为是强大而稳定的,这为许多国际性组织的入驻创造了良好环境。

      同时,新加坡在产业发展的选择上是有针对性、战略性,并不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在产业发展策略上,新加坡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补贴、发展基金等一系列最优惠的政策,吸引符合其区域发展战略需要的企业、组织进驻。

      日报:近200年来,新加坡作为自由港,贸易一直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柱,但世界贸易规则其实已经发生了许多改变,新加坡如何适应变化并依旧保持自身竞争力?

      陆军荣:新加坡是靠港口贸易立国,其进出口贸易额是其GDP的三倍,贸易是新加坡发展的重要支柱,包括新加坡本土的实体经济发展,也是在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贸易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新加坡一直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加坡能根据不同阶段的贸易商品种类,不断调整外贸政策和自身的产业结构。

      从1960年代开始,新加坡通过设立单边的自由贸易区(FTZ)促进转口贸易、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但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单纯的转口贸易由简单加工制造业,转向高附加值、高科技的制造业发展,服务贸易日益成为重要的贸易类型,金融、信息等服务业的发展日趋重要。

      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也顺应世界潮流,允许外商在区内直接投资经营工商业,对多数进出口商品提供免征关税的优惠,及在金融服务、人员、资金、物资的进出方面提供相当的自由度。

      日报:目前的全球贸易形势以及贸易规则的进一步变化,会给新加坡带来怎样的挑战?

      陆军荣:从当前趋势看,未来双边或多边的自由贸易区(FTA)将成为全球贸易合作的主流形式,据WTO统计,目前签订并实施的自贸区已经达到247个,其中相当数量的自贸区都是近年完成的。全球一半以上的贸易已经在各个区域贸易安排、自贸区当中来进行。

      在这种形势下,新加坡要继续保持其中心地位,需要通过不同的自由贸易协定来加强与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目前,新加坡已与新西兰、日本、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约旦、印度、韩国、中国等十余个国家或者经济体签订双边FTA,通过双边FTA网络的建立,来继续巩固新加坡经贸和政治地位。同时,在双边谈判中,对于服务贸易的谈判可以更具灵活性,这或可成为新加坡的又一次发展机遇。(第一财经日报,作者:胥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