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新加坡建国48年,人们的教育水平提升,对政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既要听民众诉求,又不能太过讨好。因此政府作出了基于未来人口长期增长需求下的一些公共政策优化,必须要把硬件配套提前策划。”
—陈企业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
"船小好掉头",新加坡凭借其产业链分工效率高,金融开放,物流发达的优势,加上政府超前规划的开放态度和依托法治的强力管治,新加坡总是在与时俱进地改革,能更早地摆脱危机。”
—陈凤英 现代国关院世界经济所所长
新闻背景
8月18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称新加坡未来的发展以及当局施政方略将产生“显著变化”。此前,媒体报道,受人力成本和货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新加坡制造业和工业陷入了困境,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仅1.3%,是三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前总理吴作栋也警告,新加坡面临生活费高涨、经济增长放缓、人口老龄化、过度依赖外劳等挑战。
一直被视为亚洲在经济发展及社会模式方面“优等生”的新加坡,目前正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其经济转型的前景如何?就此话题,新加坡与国内经济专家将为读者作出解读。(记者 温俊华)
新加坡政府要回馈为经济作出牺牲的人
Q&A
广州日报:新加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陈企业: 新加坡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贫富悬殊。早期为经济发展作出牺牲的人,政府要回馈他们。政府承诺,月收入1000新元(约5000元人民币)的人能买得起两居室的组屋。未来再过二十年,当新加坡再次往上提升的时候,还是会有人掉队,把掉队的人包容进来,就是包容性的社会。
“中年危机”主要指执政党方面,转折点出现在2011年,选民通过选票表达了他们心中的诉求。经过48年,新加坡人们的教育水平在提升,对政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总理李显龙经过两年半的时间,通过与民众交流,确定他们的需求,再经过详细的策划,在一个恰当的时间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民众心声的政策。一方面,民众的要求是无休止的,不能太讨好民众而形成一个福利制度;另一方面要考虑政府有没有这个能力。又要听民众的诉求,又不能太讨好民众,在此背景下,政府作出了基于未来人口长期增长需求下的一些公共政策优化,对各项政策要提前策划。
但仅有上述方面还是不够,李显龙总理提到,要把新加坡的政治方向抓对,不能出现两党制,不能出现“正”和“反”的声音每天在撕裂政权,造成内耗。
陈凤英:新加坡实际上是一个成功的新兴市场。金融危机之后的2010年因其贸易服务等方面转向亚洲市场,当年经济增长率反弹至双位数。今年5月前,国际金融机构一直看好亚洲新兴市场,导致资本对该地区,包括新加坡的流入,造成生活成本上升,货币升值;但6月美联储主席宣布退出量化宽松后,资本回流欧美市场。同一时期,亚洲新兴市场发展相对停滞,这对新加坡都是不利的。
不管西方评论坚持自己的治国路
Q&A
广州日报:《金融时报》指出,新加坡政府拯救没落的生产力的措施效果不明显,那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机遇何在?
陈企业:目前计算生产力的一个简单公式是订单作为分子,人力作为分母。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开放型的经济,我们的贸易额是GDP的3倍,也就是说我们非常依赖外部。所以这种生产力的增长不能看短期,需要看10年的趋势,目前新加坡生产力增长的10年趋势是2%,我们认为不够,要增加到3%。新加坡企业中约70%为中小企业,所以,政府正在通过各种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生产力,如提供在职培训和培训补贴。
我认为,新加坡未来10年保持5.5%的经济增长率是不难的,增长动力主要在金融服务业、国际枢纽交通、信息业、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生命科学,这些都是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
陈凤英:正如前面提到,新加坡是岛国经济,非常依赖外部,但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冲击。但这种模式的优势是“船小好掉头”,新加坡产业链分工效率高,金融开放,物流发达,流通高效,政府能准确地预期并跟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进而优化战略新兴产业;提升服务业,为中产阶层提供更高的消费服务。
最后,不管西方如何评论,新加坡政府能坚持自己的治国道路,在依托法治的基础上对国家进行强有力的管治,做到大乱不乱,秩序井然,再加上政府超前规划的开放态度,新加坡总是在与时俱进地改革,这就使它能比别的国家更早地摆脱危机。
借鉴意义
陈凤英:尽管新加坡很多发展和管理经验对中国来说不可复制,但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管理不善的小国家,这证明新加坡政府的管理还是很有效的。
因此我们可以学习新加坡政府秩序井然的管理,开放的态度和法治的落实。学习新加坡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做到准确“补位”,做该做的,管该管的,减少“缺位”和“越位”的管理。(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