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8月15日

    人民日报公开批温家宝4万亿计划

    明报报道,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昨日罕有地对前总理温家宝于2008年推出的4万亿刺激经济发展计划作出批评,指“4万亿投资”的负面效应使人心有余悸,并引述专家称,当中部分项目“加剧了经济结构的扭曲和产能过剩”。有北京学者指出,官方媒体对4万亿计划敢说真话,也算是一种进步。

    指政府干预过多 加剧产能过剩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新增投资不会“撒胡椒面”》为题的报道,引述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称,下半年将有新一轮投资。

    报道强调,新一轮投资与4万亿不同,并引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长徐洪才批评说,“当时4万亿投资是应急,有些项目没有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和风险性,而且政府行政干预过多,造成了投资效益不太高,有些还加剧了经济结构的扭曲,加剧了产能过剩。”

    徐洪才称,新一轮投资政府不再大包大揽,其资金只是起引导作用,更多的是把投资机会让给民间和市场。

    他指出,新的投资将集中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中西部铁路投资、城市基础设施等,“以上投资是有重点的,有选择的,不是一哄而上,也不是投向产能过剩和高污染的重工业。”

    过去评价正面:助全球经济复苏

    2008年金融海啸后,总理温家宝推出两年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经济方案,曾引来各种指摘,包括造成经济上“国进民退”。但官方媒体此前对该计划评价正面,温家宝去年出席天津达沃斯论坛时指出,该措施“避免了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防止现代化进程的大波折,为全球经济复苏发挥重要角色”并反驳对该计划的批评是“不顾事实的歪曲”。但新领导层接班后,就较少提及4万亿计划。今年以来,内地发生“钱荒”时期,当局坚持不松银根,就被传媒指是避免重蹈4万亿的覆辙,划清界线的意味明显,但如此严厉的批判则较罕见。

    昨日《人民日报》的报道刊出后,华远地产老总任志强指出,报道有“清算前朝”的嫌疑。北京大学经济所常务副所长冯科对本报表示,报道对4万亿方案说的都是客观评价存在的问题,“不说假话就是进步”。这种讨论体现了官方更务实的态度,算不上是批判,“上一届政府的成员中,也有本届政府的领导”。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黄卫平表示,新投资与4万亿并不矛盾,更是互补的关系,“前任把长板拉长,现任补短板,但不能说把长板拉长是错误的”。他说,在当时的经济下滑压力之下,4万亿的出台是必要的,但审批过程的确出了问题,不少原来被筛掉的项目又重新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