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9月27日

    穴居时代来了? 新加坡拟建地下30层科学城


    新加坡地狭人稠,现有的540万人已经快没地方住,估计未来15年还会增加150万人。为了创造空间容纳新增人口,星国有意往地下发展,把购物中心、运输枢纽、人行道、自行车道统统移往地下。

    新加坡联合早报和纽约时报报导,新加坡地面高楼已高达70层,国土有五分之一属于海埔新生地。受到气候暖化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填海造陆也有其限制。土地发展濒临极限,开发地底成了释放空间的重要选项。

    新加坡正动工兴建巨型地下储油槽,完工后将释出18万4000坪的的土地。当局也考虑在西部的科学园区地底打造相当于卅层楼的科学城,供生医产业和生命科学使用。占地六万坪的资料中心和实验室,预计可容纳4200名科学家和研究员。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许文远在博客贴文表示,考虑把购物和运输中心、水电厂、人行、单车道移往地下。他强调应及早行动,才能从中学习、尽早实现计划。地底建筑需要地质探勘,营建费用也较高,成本可能是地面建筑的四倍。

    新加坡律政部将就地下空间的拥有权及其相关领域进行商讨,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法律框架,保证新加坡地下空间可以被充分合理地使用。

    政府力推地底生活,不过民众反应冷淡。老一辈的人更对地底生活相当排斥,翁姓退休教师直言:“活人为什么要到地底生活?死人才住在地下。”

    新加坡经济战略委员会在2010年建议政府尽早规划扩大地下空间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去年11月公布首阶段的地下发展可行性研究。其研究的十个地下空间发展用途分别为发电厂、焚化厂、水供应回收厂、垃圾掩埋厂、蓄水池、仓库、港口和机场后勤设施、资料中心和晶圆厂。研究显示,除晶圆厂外,其他设施在技术上都证实可往地下发展。

    新加坡政府正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继续深入调查具体地点的地质环境,确认合适的地下空间,并探讨具有创意的设计与工程方桉,降低发展费用。有关研究预计明年年第二季前完成。(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