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9月29日

    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工五周年:生机盎然的生态新城

    创业者说——来自四川的店主王默然在这工作了9个月,亲眼看到几乎每天都有新居民搬来,新入驻企业也是络绎不绝。

      解读:至2013年6月,生态城注册企业已超过1000家,总计注册资金730多亿元,仅今年上半年,生态城首个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纳税4亿元,同比增长70%。

      居住者说——作为生态城首批居民中的一员,今年1月搬进生态城的尹春红说,环境绿化好、学校好、社会管理人性化是吸引她搬来的三大原因。

      解读: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生态城每个生态社区都会规划建设一个“社区中心”,是社区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居民交往中心和社区文化中心。为了让居民安居乐业,生态城共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区、养老等领域投资近20亿元。

      五年时间能做些什么?在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给出的答案是:从一片带有重度污染区域的盐碱荒滩,蜕变为8平方公里初具规模并仍在加紧建设中的“生态新城”。

      “‘生态城’,顾名思义是一座城市,要在绿色生态宜居的前提下突破资源环境束缚,采用良好的环境技术和做法,建设环境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建立功能完善、高质量的居住环境,进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形成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崔广志坦言。这就使得从2009年9月28日开工建设至今五年来,生态城与工业区以及在城市快速扩张下以房地产为主要依托建设的新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来自四川的王默然是生态城第一家打印店和第一家酒吧的店主。“硕士毕业后我在这工作了9个月,亲眼看到生态城的成长,也充分了解企业和居民需求,于是辞职创业。”王默然说,他已在生态城安家落户,对未来充满信心。过去一年,几乎每天都有新居民搬来,新入驻企业也是络绎不绝。开业4个月,酒吧已略有盈余,兼具广告公司功能的打印店也与区内5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业务仍在扩张中。“生态城的发展为我带来了无限商机,优惠政策节省了我五成创业成本。”

      在王默然创业的背后,不难看到的是生态城集群发展的绿色产业、日益增多的常住居民及日趋完善的各类配套设施。至2013年6月,生态城注册企业已超过1000家,总计注册资金730多亿元,初步形成文化创意、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产业聚集发展态势。“产业聚集带动了区域的良性发展,仅今年上半年,生态城首个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就纳税4亿元,同比增长70%。”生态城商务局投资促进一署署长曹晟充满干劲地说,其他产业也迸发出强大潜力,总计产业纳税11亿元,而且光线传媒、聚美优品、好乐买等一批中国、新加坡优质企业相继实体落户。由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生态科技园和生态产业园也已投入使用。“下面,生态城将继续推出一系列深度的产业服务举措,包括中新国际企业孵化器、文化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切实助力入区的企业加速发展。”

      产业发展使得不少企业员工成为了生态城首批居民中的一员,尹春红就是其中之一。今年1月搬进生态城的她告诉记者,环境绿化好、学校好、社会管理人性化是吸引她搬来的三大原因。“这里空气清新,我每天都走路上下班;女儿则是坐校车到滨海小外上学,学校师资好课业负担也不重;如果放学时来不及接孩子,还可交给专职社工免费托管。”

      生态城社会局杨桦介绍,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生态城每个生态社区都会规划建设一个“社区中心”,是社区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居民交往中心和社区文化中心。预计国庆节后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的生态城首个社区中心第三社区中心就可投用。“社区中心将有生态城首座生鲜卖场、首个社区医疗中心,银行、超市、邮政、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药店以及购物场所等都会有,一站式办事大厅还集成了计生、民政、社保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多项公共服务。社区中心十几间功能活动室,都有社工专职负责,免费向居民开放”。

      如今,生态城已有入住居民2000多户、6000多人,滨海小外、艾毅幼儿园等学校也已有800多名学生。为了让居民安居乐业,生态城共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区、养老等领域投资近20亿元,起步区内新加坡美食城正在建设,首座大型医院预计将于2015年建成……区域环境也进一步提升,累计完成盐碱地绿化300多万平方米,占全区域总量的三分之一。永定洲、故道河、慧风溪、生态谷等一批绿化公园都成为了居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上,生态城被授予全球人居奖。“成为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样板,实现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是生态城的历史使命,目前,生态城也已初步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和产业化新路。”崔广志颇为自豪。(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