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0月16日

    面包物语集团总裁郭明忠:创业需要每天学习和尝试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2013年10月16日电(记者 李彦 实习记者 左昊畅 摄影 符传威)从勤奋学习美术的贫苦少年到拥有全球800家店铺、年营业额大约5亿新元(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的面包物语集团主席,郭明忠在短短13年取得的商业成就无疑令众多创业者惊叹和好奇。在面包物语集团的第一幢新大楼落成之际,郭明忠总裁接受了新华网新加坡频道的专访,慷慨地与广大创业者和网友分享他的成功之路。

       可“对话”、有生命的的国际面包品牌

        面包物语集团旗下共有八大品牌,在全球15个国家拥有大约800家店铺。 集团在中国的三大事业体(包括烘焙、餐厅和美食广场)总数超过400家,占面包物语集团全球店铺总数的一半。中国市场的收入占面包物语集团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

        记者:面包物语在新加坡新建了大厦,能分享一下您的内心感受吗?

        郭明忠:2000年我和几个老朋友一起用25万新币创业, 三年后上市,到最近投资六千多万盖了我们自己的第一幢大楼,这一切依靠的是整个团队的打拼。面包物语集团还很年轻,但在新加坡和中国都已有一定知名度,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盖一栋楼、有自己温馨的家,我感到很开心。

        这个大楼里边融入了很多功能。一楼有我们的很多品牌,我们用一楼的门店交流与培训,与客人直接接触,介绍新概念。楼上有我们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也是我们的新突破,因为面包物语连锁店后期的自动化,对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是很重要的。再上面几层楼里成立了学院、研发中心和企业总部,使我们的国外合作伙伴也能和我们在同一个屋檐下学习、交流。整幢楼的落成代表我们迈入一个里程碑。我很欣慰也很兴奋。

        记者:面包物语在进军中国市场时遇到过什么挑战?您是怎么克服的?

        郭明忠:新加坡只有500多万人口,而中国很多城市都超过一千万。在新加坡,东南西北的生活方式都很接近,而中国各个地方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这可能是新加坡人比较难理解的。比如上海吃得甜、油腻一些,四川吃麻辣,北方吃面食多一点,广州不一定重视品牌,可能更注重好吃的味道,乌鲁木齐有很多物料,是别的省份没有的,可以就地取材做研发。这些地方的生活民俗、饮食习惯都不太一样。我们在中国经商的时候经历了很多这样的文化差异。

        在中国,推广品牌的手法不能一概而论,要去理解、开发,做出适合当地的细节规划。刚开始,我们在中国就犯过很多错误,在新加坡可能开10个店9个销售情况都很好。在中国,10个点,初期可能是6个店好,4个不好,常有评估上的误差。包括选址和商品的研发,我们要慢慢了解各省市,改进商品,效率才慢慢提高。

        记者:根据您在中国的投资经验,您对其它想去中国投资的新加坡企业有什么建议?

        郭明忠: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新加坡企业通常会把一个经理人调去中国,这个人有5-8年经验,而高层管理者会在新加坡进行远程督导和遥控。这个经理人到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去,一开始并不了解当地的习俗,加上他的决定权有一定限制,无法拍板改进商品,最后只能通过报告来了解当地情况进行投资。这样的做法就很危险。因此,如果要去中国投资,老板自己或者高级经理人要驻扎在中国,生活在那里,要有实际经验,有决定权,能克服当地的环境,应对挑战。这是我由衷的一个建议。

        记者:请问“面包物语”的名字从何而来?为什么在中国叫面包新语?

        郭明忠:我们想成立一个烘焙事业的时候,在考虑取什么名字好,然后觉得这个品牌应当是能走入任何国家不受约束的。我们看到制作面包的烘焙过程,从面团发酵,到进入烘烤箱,到在里面发生膨胀,到出炉后新鲜的样子,让我们感觉到面包是有生命的,有故事的,是可以去“对话”的。我们考虑过法语名字,或者和东洋有关系的字眼,最后选择“面包物语”,因为它代表着我们的面包可以对话,无约束,是国际品牌,也容易上口,好叫出来。在中国取名“物语”没有通过,名字已经被注册了。所以就改叫“新语”, 取自新加坡的“新”,代表品牌来自新加坡。

        记者:面包物语每一款面包的名字都很特别,每次为面包取名字的创意是怎么来的呢?

        郭明忠:一般人开始烘焙事业,想名字主要和产品使用的材质有关,比如用香肠就叫香肠面包,红豆就叫红豆面包等。但是我们想融入一些和身边事物挂钩的元素,比如富士山面包,它的下面是一个软面包,上面撒糖粉,里边是鲜美雪白的奶油,感觉很像雪山,所以取名为“富士山”。还有“神舟五号”,面包是站立的形状,像神舟五号登陆月球。电影《卧虎藏龙》正在放映时,我们有一款“卧虎藏龙”面包,外面看不出什么,但里面有火腿,只有撕开才知道它的美味。我有一个团队,大家会一起设计面包,取名字,策划包装。我身为领导者,喜欢新创意,喜欢和别人不一样。我会给团队方向,让他们去思考,做出的东西就会有新意。

        记者:在这十多年间,新加坡有很多类似的面包店成立,你们是否采取过措施防止模仿,进而保护自身品牌?

        郭明忠:一个品牌一旦做出成绩,就会有很多同业来效仿,这在开门做生意时是防止不了的,餐饮业尤其如此。我们只能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创造,推出有新意的概念和商品。面包物语门店从一代到四代的设计,就有差异,一代的落地玻璃是洁白的,二代是古铜色的,三代为水晶玻璃切割,四代则回归到朴实自然的环保风格,由铁结构和木材制成。同时几乎百分之六十的商品设计都重新研发,完全是新的商品。开始的时候别人会效仿,但你不停地学习和创新,还是会拉开距离,所以我们要自己一直往前走、往前突破。

        从同行中脱颖而出的秘诀

        “我做零售,每天在学,在尝试,当我想做一个概念的时候,我就会越想越兴奋。因为我知道我做出来的东西有方向,和别人不一样。”“做事情就是意志力、创造力,推广品牌的经验结合,这样没有事情是做不到的。”郭明忠总结道。

        记者:您年轻时是学美术的文艺青年,如今转型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在这个巨大的转变过程中,您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郭明忠:我从小就喜欢美学,反而不热衷念书,常常拿着笔到处写生,喜欢素描、画动画。我家里当时较穷苦,因此也会给同学做些画作,赚些外快。我也去参加比赛,获得过一些奖励。后来我上了新加坡国立一专,主攻纯美术,从素描到水彩,再到油画。长大后进入社会,我是很偶然进入餐饮业的。但是从小培养的这些嗜好,让我很有创意,从设计概念到包装到行销的时候,美学的创意给我很大帮助,我的价值观和别人不一样, 我更求新求变求差异。从面包物语创办之初,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领先生活潮流,打造一个国际品牌。在构思一个门店一个品牌的时候,我都会以美学、图像和创意去塑造这个概念和品牌。所以,门店和办公室的空间规划,美学都给了我一定帮助,

        记者:创业初期,您是怎么解决创业资金这个问题的?

        郭明忠:七分靠努力,三分天注定,是运气。我觉得这些运气会不会降临,有没有人去支持你,需要靠你自身的努力,与人相处是否诚恳,以及你做事是不是有诚信。如果你很好学、努力,与人相处又诚心诚意,甘愿吃点小亏。人家看你肯打拼,可能就会支持你,给你机会。我在贫寒的家庭长大,开始做龙须糖生意,碰到很多贵人,就是这样的态度让别人愿意帮助我。我的理解是,肯做,肯学,肯尝试,诚心待人,就不用担心第一笔资金,肯定能做成事。

        记者:当时您做出一个决定,从台湾回新加坡,做“大食代”,您是如何做出这样的商业判断的?

        郭明忠:我一开始在台湾做南洋小品,很多人不了解,我慢慢做,从不会到会,从不认识到认识,经常和客人沟通,做改进,做推广,让客人接受。在台湾做到二十一个店,我便回了新加坡,开始做“大食代”。那时新加坡只有熟食中心,购物中心里基本没有小吃,所以我想到一个概念,组合一个阵营。我本来就有经验,知道实际怎么操作,我用心打理,就这么慢慢做出来了。

        记者:听说在为大食代招商时,你经常亲自“三顾茅庐”?

        郭明忠:做餐饮要选对地点,同时设计概念和市场要有不一样,这就是你的经营管理能力,但最重要的一块还是厂商组合。你有那么好的地点,完善的体质管理,但你的产品不好,那么效果也不会好。 所以引进最好的产品和品牌对我来说是最关键的。早期创业时,我去拜访品牌最响亮、最好吃的小吃,然后给他们进行菜单设计,策划方案,成功率就比较高。时间久了,有些客户就知道了我们经营的精髓,就会以这个精神去推进和展现。比较好的品牌组合在一起,顾客就会满意,喜欢这个空间,大食代的成功率就会很高。

        我接触小吃商家的感觉是,小吃通常不像企业,他们是自家传下来的配方。他们不想做很多店,只是想把先辈留下来的做好,只是很用心把口味做好。所以往往都是我们用做品牌和连锁店的方法,和他分享。有些重要的品牌,需要大力劝说,我也会去拜访他们,有的人就是被我们的诚意打动,加入我们大食代的。

        记者:听说您在旅游的时候常常会去观摩出名的品牌店铺?

        郭明忠:每个品牌都有它的个性风格和服务方式。这都是做零售业可以吸取、借鉴的。去一条老街吃小吃,它的淳朴、亲切都可以融入你在思考和创建的概念和商品中。不管是最顶级的,还是最淳朴的,都有不同角度可以去学习和观摩,成为灵感的来源。我本身出生在平凡的家庭,风格很朴素,现在也接触了一些高层次的朋友,这两者都有可取之处。所以你在面包物语里看到的可能是很简单的点心,也可能是像五星级饭店的高级料理那样的面包。

        记者:作为公司总裁,您个人对产品设计和制作的参与程度如何?

        郭明忠:这要看哪个阶段。刚成立品牌时,从整个产品到店面设计,我全部都参与。但是到整个队伍可以独立承担的时候,我就会放手一些部分。而现在的面包物语大厦,这是我们第一次盖楼,我参与的就很多,办公室的设计,高层怎么和队伍进行互动,怎么让空间开阔,家具和装饰布局,我全部都会参与。我还有一个很好的建筑师,和一个很好的室内设计师,跟我合作了很多年,大家都很有默契。这里就像我们的家一样。

        记者:最近劳工政策改变,对新加坡餐的饮业影响很大,您有什么看法?

        郭明忠:劳工政策的改变不意味着我们束手无策,你可以去找方法,从不同的管道引进人才资源,去开发没有经验的人。比如学生,进来后经过我们的专业培训,可能在一到两年的时间里成为一个店长,甚至成为一个区域的经理。我们的队伍习惯我的思维方式,他们会去思考怎么解决问题,怎么向前迈进,而不会因为任何外部因素,比如劳工短缺,租金的上涨,以及社会经济的动荡而停止往前冲刺。任何问题,只要我们面对它,它就被克服了一半。

        记者:总结起来,从同行脱颖而出,你的秘诀是什么?

        郭明忠:我做零售,每天在学,在尝试,当我想做一个概念的时候,我就会越想越兴奋。因为我知道我做出来的东西有方向,和别人不一样,虽然还没开店,但是我已经知道做出来是什么样,脑海里有了图画。 做新的产品的时候第一天做出来的情况可能和我的目标有差别。但我有经验,有创意,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就能变好。做事情就是意志力、创造力,推广品牌的经验的结合,这样没有事情是做不到的。

       回馈社会,注重团结和年轻人兴趣的社团管理方式

        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郭明忠同时参与许多社团活动。担任潮州八邑会馆会长后,潮籍社团间有了很多合作和交流,并激发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供社交平台,吸引他们参与社团活动。

        记者:您现在除了工作还有很多社团活动,你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社团事务的?

        郭明忠:面包物语的的队伍现在已经有实力独挡一面,而随着其它社会工作、事务的增加,我的时间更紧了,我可以看出我的队伍实力究竟如何,同时,这也是一个训练的过程。我个人一天的时间需要分配好,尽可能挤出和我的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记者:您在回馈社会时,如何鼓励年轻人参加活动?

        郭明忠:我毕业于新民中学,会回去服务母校。母校学生很有才华,但是设备,场地很欠缺,我个人就为他们盖了一个演艺中心,让他们有学习空间去发挥。因为喜欢美术,我也去美术馆担任董事,为美术团体做建议。

        我现在接任潮州八邑会馆的会长。我之前在会馆担任董事和副会长有两三年了,前一届的会长任期满了卸任时,其实当时有很多潮州人才,大家看得起我,就推选我为这一届会长。我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要让潮州人团结起来,经过这六个月的努力,最近的84周年庆,可以看到我们的交流增加了,更加团结了。另一个重要使命是,潮州人的潮汕文化和方言,很多随着时代的改变被遗忘了,所以我很重视重新推广我们优美的潮汕文化。最近我们策划了“潮州周”,把它当成潮州人的盛事,引进木雕、刺绣、潮曲、音乐以及茶叶鉴赏等等。我们把这些原来优美的文化进行创新,让年轻人也接受,赋予传统新的生命,让年轻的潮州人都来欣赏和喜欢。

        除了推广文化,会馆也很重视为年轻人服务。我们有青年团,常开办一些比赛和课程,帮助他们寻找职业,提供给他们社交平台,在社交网络里多接触同乡。我们是渐进式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他们也更愿意参与。整体思考的方式是以传统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结合,让年轻人接受,有意义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