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19日

    陈哲艺:从金马之黑马到“新加坡英雄”

    陈哲艺,新加坡80后电影导演、编剧。2006年,首部短片《G-23》亮相戛纳电影节“世界电影展映”项目。2012年,首部剧情长片《爸妈不在家》获得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摄影机奖。该片在今年台湾电影金马奖上更是一鸣惊人,一举夺得了最佳原著剧本、最佳新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剧情片四个重量级大奖。此外,《爸妈不在家》已确定将代表新加坡角逐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先锋语录

      ★要拍好电影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卑微的状态下,你只要谦卑、有谦卑的心,其实你看到的东西就会比较多。

      ★我不需要把所有的东西摆在前面给你看,我反而对藏在背后,隐藏在里面深层的张力比较感兴趣。

      ★现在我可以很客观地去看这部电影(《爸妈不在家》),因为它真的走得太快了,我自己都跟不上。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胡隽欣 发自新加坡

      “我刚从菲律宾赶完通告回来,今晚就有三家媒体访问,明天还有十家。接下来我还要去迪拜、洛杉矶、布里斯本、香港、澳门,参加各种影展,”坐在熠熠生辉的金马奖杯旁边,29岁的年轻导演陈哲艺带着感冒未愈的鼻音不紧不慢地诉说着“甜蜜的烦恼”。

      坦诚、谦逊,执着于电影,是与这位外表俊朗、温文儒雅的导演交谈后的第一感受。凭借第一部长篇电影《爸妈不在家》,他获得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摄影机奖,随后又成为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大黑马,将最佳影片奖、最佳新导演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收入囊中,电影女配角杨雁雁也因此片收获最佳女配角。

      陈哲艺常常调侃自己与导演李安的经历差不多,与妻子分隔两地,妻子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他也毫不讳言自己从影十年来,尤其是在金钱方面特别不易,但是他却喜欢这种穷苦的状态。他说:“我觉得要拍好电影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卑微的状态下,你只要谦卑、有谦卑的心,其实你看到的东西就会比较多,反而你有太多的时候,可能很多东西都看不到了。”

      一部“个人化”的长片

      《爸妈不在家》讲述的是深陷金融风暴的一家三口和菲佣之间的故事。孩子顽皮捣蛋、无心向学,见家长成为家常便饭;父亲股票亏本、失业,生活潦倒重拾烟瘾;母亲身怀六甲,整日奔波于公司和学校,疲惫不堪误入“精神导师”陷阱。这时候,同样怀揣着无奈,掩饰着“旧伤”的菲佣泰瑞莎(Teresa)走进小主人家乐的生活,亲情的填补和替代,让这个十岁的孩子由最初的抵抗逐渐转变成为依赖,主仆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

      陈哲艺说整部片子的灵感都来自于他童年的回忆。在童年时期,曾经有一个菲律宾的保姆在他家做了8年的时间,他也从4岁孩童成长到12岁的青少年。电影上映后,他还专程赶到菲律宾中部伊洛伊洛省的圣米格尔乡村,与分开了16年的女佣安娣特莉重逢。

      《国际先驱导报》:为什么将故事的背景放在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期?

      陈哲艺:1997年至1998年的金融风暴对我来讲,留下了蛮大的印象。那时候我爸也遭裁退,所以里面人物的故事其实我自己是感同身受的。作为我的第一部长片,我想把它拍得个人一点,而且拍自己知道的题材会比较妥当。我觉得对于自己都还没搞清楚的东西,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我都很难作出任何的观察或者批判。

      这部片子设在上世纪90年代是个很自然的决定,因为我的童年大部分都是在那时渡过的。这是我了解的年代,对现在的新加坡我反而是有点不解,有点迷失。这几年新加坡有很大的改变,我自己也在慢慢地适应和调整。

      Q:我很喜欢剧中对女佣泰瑞莎身世的设置,她有孩子、有不争气的老公,为了更好地抚养孩子而到新加坡作女佣。她甚至是有自杀的过去所以才会对不尊重生命的家乐如此动怒。直到后期女佣要走之前跟爸爸在一起抽烟,我认为导演应该让她说出自己的身世之谜,你都没有这样处理。那么你是否会以此为由头,翻拍另外一个番外篇?

      A:我觉得我不会拍续集。通常电影的续集都是很难看的,我没看过拍的比较好的续集。而且我觉得这个片子本身就很完整,就好像我已经将这个片子搁在了一个地方,很难再从其中汲取任何的素材出来。

      为什么很多影评人说这个片子很精简、也很精准,就是因为我觉得很多时候话不用讲的太白。我反而觉得现在市场上的很多亚洲电影对白都太直白,很直接地把内容讲给跟观众听,把细节、背景都交代得太清楚。而我认为观众是很有智慧的,观众是懂得怎样摸清这些人物的背景、底细还有它里面的一些情感。我自己的拍摄方式通常是比较委婉的,我觉得我不需要把所有的东西摆在前面给你看,我反而对藏在背后,隐藏在里面深层的张力还比较感兴趣。

      拍长片像跑马拉松

      为了心中的电影梦想,陈哲艺17岁便考入新加坡的电影学校,他当过电台主持人、影评人,也曾作为演员活跃在舞台和荧屏上。从电影学校毕业,他带着毕业短片《G-23》参加世界各地的影展。2007年,他的短片《阿嬷》在第60届戛纳影展的短片竞赛中获得短片单元——最佳短片特别表扬奖。

      之后,他的又一部短片《雾》(Haze)曾角逐柏林影展短片项目的金熊与银熊奖。2009年,陈哲艺被授予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青年艺术家奖。在职业生涯渐入佳境时,他选择出国深造,在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导演专业获得硕士学位。《爸妈不在家》就是他学成归来的首部长篇电影。

      Q:在你看来,短片与长片的拍摄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坚持拍短片而转向长片?

      A:长片太难,我真的觉得长片太难!在我看来,短片像是在跑100米,长片则是在跑马拉松,它考你的体力,也考你的毅力。拍长片很多时候拍到一半你就会想放弃。

      我现在拍了第一部长片,大家都说这部片子好成功,又拿奖、票房又不错、也有很好的口碑。但是,我不觉得我“会拍”第二部长片,意思就是我会拍第二部长片,但是我不觉得我知道怎样去拍长片。它还是一条漫漫长路,我还是要继续地奋斗、继续地学习。如果重拍同样的片子可能会得心应手,但拍片往往不是这样,第二部、第三部片子往往都更加地挑战自己,而且都有更大的抱负和企图心,电影也会有更大的规模,不同的演员、不同的工作人员,所以它的挑战是越来越大的。我觉得拍片是越来越困难,不是越拍越简单。

      Q:你曾经跟着侯孝贤学习拍电影,也说在金马奖上能够与李安导演握手就很荣幸。那么包括侯孝贤、杨德昌、李安和蔡明亮等在内的台湾导演对你有什么影响?

      A:我觉得它不是一个直接的影响,但是台湾新电影算是对我的启蒙。侯孝贤导演、蔡明亮导演、杨德昌导演、李安导演等,他们的电影开启了我对电影的一些价值观,还有我对电影的一些视角。如果没有那些电影,我也不知道我现在还会不会拍电影;如果没有那些电影,我现在的电影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

      这部电影走得太快

      《爸妈不在家》在金马奖上斩获4大奖项,陈哲艺和他的团队一夜之间仿佛成为了这个国家艺术业界的“民族英雄”。大批影迷在机场候机,电影院线重新上映这部获奖影片,票房更是在几周前突破了100万新元(约合485.7万元人民币)。

      很多评论人士说《爸妈不在家》将成为新加坡电影的转折点,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在社交媒体上恭贺陈哲艺和女配角杨雁雁等演职人员。他说:“整个新加坡都在为你们所取得的成功欢欣鼓舞。我希望这些成就能够激励你们以及其他新加坡本地的电影业者,制作出更好的电影。”

      Q:《爸妈不在家》的故事题材比较小众,也不是新加坡电影市场的主流,对这部电影在新加坡的反应,你如何评价?

      A:其实我把片子带回新加坡的时候还蛮担心的。新加坡人没有看过那么写实、那么平实的一种拍片方式,大家可能会不适应。新加坡的电影主要是以喜剧、搞笑,或者有时候是鬼怪那样的类型,所以我觉得本地观众可能对这样的一种风格是很陌生的。但让我最意外的是,我们在本地的表现还算不错,而且刚刚也突破了100万(新元)的票房,特别是金马奖过后现在更多人对这部片子产生了好奇心和兴趣。

      Q:得奖以后生活变化应该很大吧?

      A:我现在的生活是很少的睡眠,常常要回很多的电子邮件,要去新的地区宣传。抵达各地后,那里的影展或者是片商会给我一个通告单,进行两三天的访问,其实蛮匆忙的。我感觉我现在可以很客观地去看这部电影,因为它真的走得太快了,我自己都跟不上。拿奖的时候,我是为电影感到高兴,而不是为自己感到高兴,因为我觉得我已经跟它有一种距离了。

      Q:《爸妈不在家》现在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起步如此之高是否会给你带来压力呢?下一部作品什么时候开始筹备?

      A:我觉得压力肯定是有的。李安导演也说了,起点起得那么高,接下来的路会走得很困难。我相信全世界的观众、媒体、影评人和影展都很关注我下一步作品会怎么走,接下来会不会以同样的心态去拍第二部片子。所以压力肯定是有,但是我不必自己慌,也不必自己急。

      因为戛纳和金马的肯定,我现在很容易得到资金,很容易接触到演员,但是我反而不会趁这样的时间就去拍一部片子,我认为好的电影要慢慢地酝酿,所以下一部可能要等上两三年。就是要等到我找到了新的灵感,等到我知道接下来的片子的题材、里面的情感的时候我才会去拍片。它要让我有一种拍片的欲望,我觉得那个欲望(现在)还没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