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24日

    贾樟柯:用镜头还原生活的本质

        北京12月24日电,奖杯、海报、书籍,这是贾樟柯工作室里最多的三样东西。身着黑色夹克衫、牛仔裤、运动鞋的贾樟柯,采访前正在给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影像语言研究专业的几个研究生讲课。作为该院的客座教授,他从3年前开始讲课、带研究生,教书生涯和写作一起,填补了这位第六代导演的拍摄间隙。

        贾樟柯工作室位于北京电影学院对面的一个住宅小区里,他的电影海报几乎占满了墙上的空间。在办公室的门把手上,挂着几十个参加各类国际电影节的证件挂牌,一次次获奖,客观上成了他在电影事业上晋升的阶梯。如今,他的“故乡三部曲” ——《小武》《站台》《任逍遥》,已成为中国电影教学的“必修课”。而与各种奖项相比,他说自己更看重的是自由创作的状态。

        蒙太奇:汾阳—太原—北京

        1990年,山西太原,20岁的贾樟柯在南郊一家“公路电影院”里,偶遇电影《黄土地》。原生态的黄土高原,不善言辞的山里人在昏暗的灯光下长时间的沉默,这些朴实的长镜头,勾起了他对吕梁老家的童年体验。那一刻的唤醒来得如此强烈,“拍电影”——这个几近冲动的想法,从此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人生轨迹。

        中学时的贾樟柯是山西汾阳小城里标准的“文艺青年”——爱好文学,写诗歌并组织校园诗社,还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两篇小说。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电影教学并不普及,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成了他能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经过3年的努力,贾樟柯终于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他用“如饥似渴”来形容初进校园的感觉。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传说中”的大师们的作品,费里尼、伯格曼、安东尼奥尼……

        电影学院良好的通识教育和学科间的交叉教学让贾樟柯获得了作为导演的知识储备。他的成名作电影《小武》,正是在校最后一年拍摄完成的。

        “当时对它也没抱太大希望,主要就是想了解拍电影是怎么回事,没想到《小武》竟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贾樟柯回忆说,自己当时的心情是很“震撼”的。对于电影《小武》,法国《电影手册》的评论是:“它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

        电影节切换:香港—柏林—威尼斯

        贾樟柯的第一部剧情短片是《小山回家》,在这部处女作中他用超过十分之一的时间表现了主角的行走。令他没想到的是,这部稍显稚嫩的短片被香港记者推荐后在香港的一个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短片奖,这对初出茅庐的贾樟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1998年,他拍的第一部“长片”《小武》,获得了第四十八届柏林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这部在当时令很多人感到“惊艳”的影片让贾樟柯声名鹊起。有评论指出,贾樟柯的作品致力于反映当下的现实,着眼于年轻人,捕捉到了他们共有的普遍性。他“将主要角色包裹在不断贴近或疏离的运动关系中,充满活力地把人们最司空见惯的世俗情感戏剧化。”

        从最初的《小武》《站台》《任逍遥》,到为他赢得金狮奖的《三峡好人》,贾樟柯的镜头始终在关注中国社会中最普通的人群,试图用平实的叙事还原这些“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状态。

        2006年,《三峡好人》获得第六十三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贾樟柯也因此成为继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之后再度摘得桂冠的中国大陆导演。而他在该片镜头中“字里行间”显示的深深的人文关怀,再度打动人心。

        “在通常的电影制作中,人们一直强调高强度的叙事,每一个情节的设置必须推动下一个情节的到来。这是一种消费型的创作观,它可能忽略掉了我们生活的本质。”贾樟柯说,生活中有很多绵延的时光,他正是想把这些“没有用”的时间表现出来,以此还原生活的本质。

        长镜头:关注人性包裹的现实

        “电影是一面镜子,它能把人的最真实的、自然的状态呈现出来。这是只有电影才能达到的,是电影的特性,也是电影带来的美感的一部分。”他这样解释自己一直坚持的“日常化叙事风格”。

        当被问及何以对“小人物”情有独钟时,贾樟柯直言:“在我的眼中没有小人物,同时也没有大人物,他们都是国人的状态。我没有特意去拍小人物,我就是呈现一种人的自然生活的状态,因为每个人都是那样生活的,因为他们是我投入了最多情感和关注的一群人。”

        关于现实,他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最重要的现实就是人的生命本质和时间空间的概念。“我的创作并不直接面对现实,创作的初衷是面对自我。人生活在社会中,创作中有肯定会折射出对现实的感受。我并不是直接介入现实的,创作其实是为了了解自己。”他说。

        他早期的作品中,几乎没有职业演员出现,他喜欢邀请自己家乡的朋友和没有表演经验的人参与拍摄。《三峡好人》中主角的扮演者韩三明是贾樟柯的表弟,从年轻时就开始下井当矿工,他还是《站台》中的煤矿工人,《世界》中的打工者。贾樟柯习惯在作品中讲述普通人的故事。他的电影经常被描述为故乡现实主义和“深描”现实主义。

        在电影的众多特质中,最吸引他的是纪录美学,他坚信那是电影中最美的地方。

        2014年,贾樟柯将开始拍摄新片《在清朝》,讲述1895年到1905年间发生在山西的武侠故事,这将是他的第一部古装武侠片。“每一部电影都不会成为一个趋势,每一次创作都是全新的尝试,”他说。

        提起家乡汾阳,他淡定地说:“对我而言,故乡就是世界。”(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