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尽管他已经离世37年,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忘记这位曾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伟大人物。从官方到民间,从北京到韶山,中国各地以不同方式向他表示缅怀。
26日上午9时,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共高层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向毛泽东坐像三鞠躬,并瞻仰了毛泽东遗容。
随后,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刘云山主持。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
毛泽东诞辰纪念日前夕,他曾经生活、奋斗过的湖南韶山、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和河北西柏坡等地组织了座谈会、献花、文艺展演等纪念活动。《人民日报》等主要报刊,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开辟专栏刊播纪念文章。一批图书和影视作品也先后面世。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中国各地举行毛泽东诞辰纪念活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是为了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总结经验,更好地推行改革开放、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具有历史性的贡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同样有很大的贡献,这一点可能许多人并不了解。”李君如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条路不是凭空而生的,是从毛泽东时代传承而来,是毛泽东长期探索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26日清晨7时,通往毛泽东出生地湖南韶山的公路沿途,挂着广东、河南、辽宁、湖北等地牌照的车辆缓缓排起了长队。
韶山村部大楼的前坪上一早就摆满了桌子,韶山村村民和来自外地的访客吃上了一碗散发着清香的“福寿面”,以当地这种特殊的风俗“为毛主席过生日”。
当天上午,数万民众聚集到毛泽东铜像广场前,在飘扬的红旗下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人群中不时有人领唱《东方红》《浏阳河》等歌曲。
“我来这里缅怀毛主席,并不是个人崇拜。”湘潭县的“90后”任彬25日晚就和大学同学一起到了韶山,这已经是他第八次来到韶山,他说,“单从个人能力而言,毛主席放在今天也是个‘全能型’人才,值得我们学习。”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中国大学生的必修课,学生们同时也很喜爱有关毛泽东的人物传记和影视作品。这些作品描写毛泽东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这样的传奇经历吸引了不少青年。
落成36年来,毛主席纪念堂已累计接待中国各族民众和国际友人超过2亿人次。每当开放日,一支绵长有序的队伍都会在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堂门前缓缓展开。广场的那一头,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毛泽东画像,默默地注视着这历久不变的场景。
一位工作人员说,平时纪念堂每小时参观人数约8000人,每年诞辰,前来参观的团队和贵宾都会多很多。
瞻仰厅中,人们依次从水晶棺一侧静静走过,一些人停下脚步,向遗体深深鞠躬。解放军军官苏林波是和母亲一起来纪念堂参观的。他说,每年的12月26日都会来瞻仰毛主席遗容,至今已经坚持十几年了。
一名在毛主席纪念堂从事多年“拍照立取”的工作人员说,以前团队和城里人比较多,但这两年来参观的外地农民明显多了起来。日渐富裕的生活和更加便捷的交通,让这些偏居穷乡僻壤里的人们也有机会实现“到北京看一看毛主席”的梦想。
不仅是农民,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大城市,不少人怀念毛泽东;大学中,敬仰毛主席的年轻人也不少;甚至企业主和富豪中也不乏毛泽东的敬仰者。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原主任严书翰说:“当下的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对毛泽东的评价都很高,一方面是因为其个人魅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毛泽东提出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深得人心。”
网友“客观公正站对不站队”在新浪微博上写道:“纪念毛泽东,不是纪念他一个人,而是纪念他那一辈人为人民幸福无私奉献永不磨灭的精神。”网友“太阳底下的世界”也认为,纪念毛泽东,核心是永远铭记“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离世已经37年,不过他并没有离开中国。与长城一样,毛泽东已成为中国的标志符号。他的形象登上时尚杂志封面,被普通人供奉在家中和私家车上,印刷在T恤衫和绿挎包上,当然也越来越多地随着人民币深入到全球贸易的毛细血管中。(新华社记者 陈君 符晓波 赵琬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