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4日

    中国民间“草根文化”风生水起

        太原12月4日电,在山西长治襄垣县文化馆的排练场内,老年交响乐团拉开了阵势,《快乐之声》的悠扬乐曲飘扬而出。这个县城里的交响乐团成员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虽不专业,却非常专注。

        60岁的任瑞芬是唯一一位女士,她已经自学小提琴十年,现在退休了,就和其他音乐爱好者组了一个小小的交响乐团,每天到文化馆来排练,不时出去演出。“大家聚在一起不为别的,就是图个高兴,心情舒畅。”任瑞芬告诉记者,他们这个乐团是社区艺术节的常客,不仅带给了观众欢乐和美的享受,自己也觉得生活多姿多彩。

        “富而思乐”。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地方民间自办文化应运而生。中国各地文化部门也加强对民间业余演出团队的培训,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支持民间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等。

        在农村人口占70%的山西原平市,以农民、老艺人、退休职工等为主体的草根文化呈现“山花烂漫”之势,墨友社、农民书画研究会、诗曲协会、楹联学会、戏剧研究会等各类文化社团达到100多个,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其中。

        除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一些地方的“草根文化”正在发展成能令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李峪村是位于山西长治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庄,2008年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但从2008年底,魔术逐渐成了李峪村的特色文化产业,每年参加演出20多场,带动村民增收3000元左右。

        “我从小喜欢魔术,看杂技团和街头演出,自己琢磨学习,也可以变魔术了。”村支书王竹红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教村民们学魔术,打造了一个以魔术为特色的文艺演出团体,既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又走出一条文艺演出的增收之路。

        在山西省长子县,八音会演出队和响铜乐器生产已成为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文化产业:这个县有100多支八音会演出队,2000多人参与其中。这些民办文艺演出团体有夫妻队、兄妹队等,多则一二十人,少则三五人。

        对于各地蓬勃发展的“草根文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院人文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马志超认为,中国近年来着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而民间自办文化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草根文化”对于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和继承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只有植根民间的文化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