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16日

    创作中国人及华语剧场独特作品——访台湾舞台剧编导赖声川

          香港1月16日电,近日,由台湾舞台剧编导赖声川和综艺电视制作人王伟忠联合创作的话剧《宝岛一村》首次在香港上演,赖声川在香港接受《亚太日报》专访时表示,希望从台湾出发,挖掘中国人日常生活体验的独特题材,探索创作中国人及华语剧场的独特作品。

          2008年,赖声川与王伟忠合力操刀的话剧《宝岛一村》在台北上演,该剧讲述了在国民党百万军队及家属撤退到台湾后,三个家庭三代眷村人的悲欢离合。5年来,《宝岛一村》在内地多个城市巡演,累计巡演场次已超过150场,但此次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与香港话剧团合作、来香港演出《宝岛一村》还是第一次。

        相信香港观众会有共鸣

          赖声川表示,《宝岛一村》在两岸三地的版本除了少数字眼不同,其他几乎“一模一样”。对于香港的观众能否理解台湾眷村这段特殊历史,赖声川表示“很有信心”,因为之前在大陆演出,观众的反应之热烈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眷村的细节是非常台湾味道的,是属于台湾的一个故事,大陆观众的热情让我感受到深刻的、血脉相承的联系,我们的背景是连在一起的。”

          作为移民社会,香港观众应该会对剧中描述的家国情感感同身受,赖声川说,“香港观众应该也非常能体会到颠沛流离的感觉,香港就是近现代中国的大故事里很重要的一环,演出应该很有共鸣。”

        台湾现代剧场的创造者

        赖声川被认为是台湾戏剧界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台湾现代剧场的创造者”。他创建的“表演工作坊”推动了台湾戏剧界整体创作格局的形成,开创了台湾戏剧的新时代。他执导了《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等题材风格各异的舞台剧,但他却认为自己并没有一部代表作品可以概括自己的风格,他表示:“我有些反对每一部作品要有相同的风格,我在为每一部作品寻找它自己的风格。每一部作品是一个活着的生命,每一个生命必须找到能够让它生存下去的架构和形式。”

          赖声川表示,自己从事话剧创作三十年,到今天并未改初衷,仍在探索创作中国人及华语剧场的独特作品。因此从一开始就放弃翻译的剧本和国外的素材,希望从台湾出发,挖掘中国人日常生活体验的独特题材。他笑称,表演工作坊起初是秉着实验的精神在创作,但到了某个点就不知不觉“成为了主流”。他说,骨子里,他还是那个“在不断试验和在寻找新表现方式的一个剧场工作者。”

        投资文化创意 回报不是最重要

        谈到两岸三地的剧场生态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赖声川表示,总体上近年来两岸三地的创意发展并没有十分精彩,但他也表示这是世界性的问题,“可能社会的物质化和全球化发展到一种程度,世界上早就没有新鲜的事物,如何去突破过去已有的形式,就成为了艺术家的瓶颈。”

          赖声川表示,如今台湾和香港的剧场发展都处于比较成熟稳定的状态,因为起步稍早,包括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在内的整个流程较为完善,慢慢也形成比较健康的生态,即“艺术本身就不该肩负赚钱的责任”。“少数的作品是可以面对市场的,但是多数作品本身没有这种生存能力,把它放在市场上是残酷的。”

          赖声川认为,大陆近年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许多人都文化产业的概念并不是很了解,只看到了“产业”二字,于是就变成如何将艺术批量生产。“我们投资文化,有时是得不到具体回报的,但是社会会得到文化创意的深度转化,这是无价的。”赖声川说,扶持一些优秀的作品问世,虽市场反应有限,但无形之中对文化事业会有深刻作用,是在推进真正地文化创意。(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