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峡时报》1月12日报道指出,自新加坡被选为人民币清算中心后,人民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在华侨银行,2013年前9个月,企业客户进行的与人民币相关的交易数量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20%到30%。在此期间,企业客户开设的人民币账户的数量也以同样速度增加,而人民币支付额则翻了一番多。
华侨银行的黄维敏(音)说:“过去,人们在与中国伙伴打交道时,通常都不得不用美元或其他外汇结算。但现在,很多人更愿意使用人民币。就算在(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也相对稳定,而且,人们总是在说人民币会升值,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已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现在,还有途经可以在离岸人民币账户中持有人民币。”
报道称,向中国出售产品、收到人民币货款的公司肯定能从人民币日渐强势中获利。但对那些向贸易合作伙伴—例如供应商—支付人民币、但在销售产品时用另一种货币结算的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会蚕食其利润。
大华银行的黄贵明(音)说,这些公司可以通过对冲控制这一风险。他说:“考虑到人民币一直在稳步升值,公司通过对冲方式控制其人民币债务带来的汇率风险将是精明之举。”
黄贵明指出,事实上,人民币是这一年来表现最好的亚洲货币,兑美元升值2%以上,兑新加坡元升值4%。他说:“随着中国经济数据持续好转,随着对硬着陆的忧虑减轻,预计人民币将继续升值。”因此,大华银行认为,对人民币对冲产品的需求将增加。
报道指出,一些中小型企业认为不需要采取对冲方式。例如,优丽奇环球公司首席执行官曾宗敏说,他这家公司的人民币交易额很小,而且毛利润率颇佳,足可抵消任何汇率波动。他说,“而且,我在买入原材料时用美元结算,在卖出产品时用人民币结算,因此,人民币走强对我有利。”
类似地,亚洲聚氨酯制造厂私人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勇铭说,当他用人民币结算卖出产品时,他不会费心进行对冲。但是,当他的公司不得不从中国买入原材料时,就需要对人民币进行对冲了。然而,黄维敏说,人民币也有过走弱的时间段,因此卖出产品时以人民币结算的公司仍应考虑进行对冲。
报道称,随着人民币自由化趋势持续增强以及对华贸易持续增加,新加坡的各家银行说,将推出更多对冲产品。(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