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2月3日电,泰国2日在抗议、争议和质疑声中进行了一场可能无效的大选。在7个小时的投票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小规模冲突,也不时闻到零星的枪声,但没有出现人们普遍担心的大规模冲突和流血。
虽然,选举委员会在大选结束后未能公布大选结果,但对此次大选来说,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选进程的本身。当时钟指向下午3点大选投票结束的那一刻,人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人们庆幸泰国冲突双方用理智和克制暂时避免了一场大规模内乱。
非同寻常的大选
泰国9万多个投票站中的1万多个投票站因示威者的阻饶或因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法定要求未能进行投票,全国375个选区中的28个选区因示威者的干扰候选人未能注册也未进行投票。
根据泰国法律规定,大选结果应在大选结束的当天公布。然而泰国选举委员会在投票结束后发表声明称,由于收集到的选票是不完全的,无法公布选举结果。
面对这样一次大选,看守政府总理英拉对当天的投票情况仍表示满意,她感谢民众和各方的支持,使得选举能够进行。她说:“此次大选是以民主方式解决问题的开始。”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英拉政府来说,大选能进行到今天这样一个程度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 此次大选是在首都曼谷和周边地区仍在实施紧急状态法,持续了3个月的反政府抗议活动以及示威者“封锁曼谷”行动仍在继续,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的背景下进行的。
在大选开始前,反对派要求“先改革后大选”,并呼吁选民抵制大选。示威者在曼谷街头和投票站附近阻止和劝说选民不要投票,称参加选举就是在支持“他信政权”。面对示威者的宣传攻势,选民首先面临的不是选谁和不选谁的问题,而是需要在“选”与“不选”之间做出抉择。
大选结果将受到挑战
据初步统计,泰国全国有75%的选民参加了当天的投票。虽然选举委员会未能公布大选结果。然而,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大选。执政的为泰党凭借其广泛的基层民众的支持,几乎可以肯定将获得大多数选票。这也是包括主要反对党民主党在内的政府反对派抵制和极力阻止大选的重要原因。
然而,即使为泰党获得众议院多数议席,为泰党也难以组成新的政府。
根据泰国宪法,只有在众议院的500个议席中95%的议员参加的情况下才能举行首次众议院会议,组成的新政府。此次69个选区未能投票,也就是说此次大选最多只能选出431个议员,达不到法定组成政府的要求。
虽然选举委员会称将与看守政府商议此次未能投票的选民进行补充投票的问题。但泰国法律规定,大选国内投票必须在一天内完成。如何才能跨越法律上的障碍,将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再者,此次未能投票的选区主要位于反对派集中的南部地区,如何说服他们参与投票将是泰国现行法律体制面临的巨大挑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此次大选可能将面临被宣布无效的风险。有分析人士称,泰国已经患上了“选举机能障碍综合症。” 根据泰国法律,在英拉解散下议院并辞去总理职务以后,英拉政府将作为看守政府执政至新政府的产生。如果大选不能及时产生新的政府,泰国的乱局仍将继续。英拉即使可以继续执政,但作为一个没有议会支持的看守政府,其职权将受到种种限制,泰国将由此蒙受重大政治和经济损失。
改革是泰国的必由之路
虽然大选已基本告一段落,但泰国所面临的民众分化和利益冲突依旧,政治争斗的根源未变。
泰国政治学者普遍认为,由于泰国经济在近20年来实现了高速发展,人们今天所创造的价值是他们父辈的3倍以上,中产阶级的队伍在日益壮大。然而泰国的政治、教育、财政、税收等体制未能随之变化。特别是在前总理他信执政后,所形成的党派利益至上,以及在政治上执行的“胜者全得”的党派执政理念严重伤及了少数派政党特别是社会精英阶层的利益。导致了社会基层民众与社会精英阶层的对立。
包括英拉领导的为泰党在内泰国各政治派别都意识到了这一尖锐的社会矛盾。并都提出了各自的改革方案。 在此次大选中政府与反对派的主要分歧在于,政府要求“先大选,后改革”,反对派则主张“先改革,后大选”。
政府要求在新政府成立后组建一个“改革论坛”讨论改革问题,而反对派则要求英拉政府将权力交给一个未经选举的“人们委员会”进行政治改革后再举行大选。虽然,两派之间的主张相去甚远,权力之争显而易见。但至少他们在要求改革的问题上是一致的。
由泰国10个主要社会组织和70名著名学者组成的学者联盟最近呼吁冲突双方承认分歧,同时承认谈判的必要性,不要直接讨论改革需要达到的目的,而应先就如何才能改革以及通过何种途径进行改革展开谈判和协商。
此间媒体评论说,虽然此次大选遇到了种种阻力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也未能达到预计目的,但毕竟大选还是依照法律进行了,民众获得了一次表达自由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最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和特殊的环境下,选民们投完票后安全回到家中。(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