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3月3日

    美国以“可怕且毫无意义”评论昆明暴恐 新华社发文抨击

        “全世界最积极的反恐斗士”美国再次暴露出其对恐怖主义的“双重标准”。

        对于1日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美国政府和媒体轻描淡写、态度暧昧,根本不愿称之为恐怖主义事件。

        国际社会较为公认的、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是:以胁迫一定人口、某个政府或国际组织为目的,造成平民死亡或对其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

        杀戮现场的证据已清楚表明,昆明袭击事件由分裂势力策划制造,完全符合这一定义,是彻头彻尾的恐怖主义行径。现场发现的东突旗帜就是物证。

        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驻华使馆在其官方微博中将这场极其典型的恐怖袭击事件降格为“可怕且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实际上反映出美国对待中国恐怖分子的一贯模糊立场。

        它与发生在波士顿、内罗毕等地的恐怖袭击一样针对无辜平民、造成大规模死伤,但美国却只迫不及待地在第一时间将后两者打上了“恐怖主义”标签。这是何故?

        文字游戏的背后是美国“反恐牌”。其判断恐怖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暴力行为是否发生在美国或其盟国境内,或者是否有利于美国的政治利益。

        无独有偶,曾经在拉萨“3·14”事件后炮制不实涉藏报道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其有关昆明事件的报道中给“恐怖分子”一词加上引号,极尽质疑讽刺之能。

        根据中国媒体的统计,包括CNN、福克斯广播公司在内的一些持偏见的美国媒体,在报道此次昆明事件和一年前伦敦砍杀事件时的用词大相径庭,表现出不同立场。

        伦敦砍杀事件是“恐怖袭击”“恐怖主义”“真正地残暴、野蛮”;而昆明袭击事件则是“持刀袭击”“维汉冲突”“暴力行为”。

        美国政府及一些媒体对恐怖主义所持的双重立场,实质上是对恐怖行为的默许,是在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

        他们应当意识到,对待恐怖主义的双重标准终将引火上身。

        恐怖主义是反社会、反人类的全球公敌。深受其害的各方应联合起来,在反恐问题上密切合作,为歼灭恐怖势力而共同努力。

        对恐怖主义持“双重标准”只能纵容下一场杀戮。(新华社记者 桂涛 吕秋平,新华社记者徐扬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