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4月20日

    找资金、找伙伴、找项目——海外电影人在华“淘金”记

        在位于北京中华世纪坛的“电影洽商”现场,30多岁的韩国人金妼贞忙得不可开交。她梳着干练的短发,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作为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金妼贞带领了一个庞大的“韩国代表团”来京参加电影节。

        正在此间举办的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共计举办了13场海外机构推介活动,来自法国、韩国、捷克、加拿大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企业和机构报名参加,围绕后期特效、外景地拍摄等进行推介。

        “这次我们带来了《父子》《亚洲的恐龙》等6部成型的电影拍摄计划,寻找中方合作伙伴。”金妼贞说,北京电影节吸引了13家知名韩国电影公司参加,很多人来询问有关合作事宜。

        金妼贞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在韩国电影行业工作几年后,她加入了中韩电影交流的事业。今年是她第4次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了。作为一名亲历者,她目睹了中国市场对于韩国电影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变化。

        2012年,隶属于韩国政府文化观光部的“电影振兴委员会”特意在北京繁华的光华路租了办公场所,成立有5名工作人员的办事处,负责协助韩国电影人进入中国市场。

        2013年在国内上映的《分手合约》是中韩电影合作的最新代表。这部由白百何主演的“浪漫小清新”电影,是韩国导演吴基桓的作品,在中国获得了超过1.5亿元的票房佳绩。

        今年,这名导演带着《父子》的剧本再次来到中国。在《中韩合拍片项目洽谈》这本册子上,印着这部影片的详细资料:“讲述了一个中国单亲爸爸再婚的故事,计划从投资到拍摄、发行,除了导演和拍摄团队以外的人员,都在中国召集。”

        在一间放满桌子的“合作洽商”厅,操着各国语言的人正在忙碌洽谈。《爱在意大利》《冰球情》等12部中外电影合拍项目已经进入了合作洽商阶段。

        与金妼贞不同,来自法国国家电影委员会的弗兰克·普瑞欧忙着邀请大家去法国拍片。在展台前,这名身材高大、外形俊朗的法国人,手里拿着特意制作的一本《赴法国拍片实用指南》的中文手册,向前来咨询的参观者介绍赴法国拍片的优惠政策。

        “成龙的《十二生肖》和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都得到了法国政府的奖励。”他说,在法国花费达到100万欧元以上的电影制片公司,法国政府将对其制作费用给予最高20%的减免。2012年去法国拍摄影片最多的外国电影人中,中国排名第四,地位越来越重要。

        普瑞欧说,他很欣喜地看到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白日焰火》这样的影片在中国也被广泛接受,这个转变非常重要。

        普瑞欧从2005年开始担任法国国家电影委员会首席运营官,负责协调法国国内43个地方电影委员会,并同国外的制作人联络。这次他带领11个法国公司代表组织了“法国视觉效果公司推介会”“中法影人经验分享”等多场活动。

        在洽商会现场,还有一位形单影只的挪威年轻人。“这是我第一次来,代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4国的电影委员会,为开拓中国市场探探路。”他说,挪威电影业擅长动画特效制作,有实力帮助中国人生产高水平的动画片。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来北京、上海寻找合作伙伴是我最近几年新的工作任务。”加拿大魁北克省电影委员会代表汉斯说,很多好莱坞电影都是在加拿大制作的,中国是潜在的合作伙伴,大家都希望在这里“做生意”。

        普瑞欧说,最近一两年,一些著名法国导演开始用中文拍片。因为大家都认为这里将成为未来全球电影业的焦点。(新华社记者赵琬微 郭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