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韩国仁川港大雾弥漫,原本应于18时30分出发的韩国客轮“岁月”号因能见度低延迟出发。
39岁的中国乘客李某给母亲发短信说,船因大雾延误。他原本想退票,但因为自己的车也随船托运,无法卸货,只好选择继续搭船。
21时左右,“岁月”号起航,母亲接到儿子的电话:“妈,我出发了,请你放心!”这是李某和家人的最后一次通话。自16日起,他的音讯就和“岁月”号一起沉没在茫茫大海中。
21日,“岁月”号失事第六天,这位每天奔忙打听消息的母亲已经跑烂了鞋子。她穿着一双塑料拖鞋匆忙赶到木浦市世安医院,看到的是静静躺在担架上的儿子。62岁的老人被两人搀扶着走上前来辨别遗体,泣不成声:“对,这是我儿子。”
在等待做DNA鉴定时,她一遍遍喃喃自语:“我的儿子,这么聪明的儿子,怎么会就没了呢?”工作人员替她整理出儿子的遗物,一部手机,一个钱夹。她收在随身的包里,抱着不愿松手。
另外一名47岁的李姓中国乘客乘坐“岁月”号去济州岛务工。临行前,他给哥哥发了信息:“有活儿,要去坐船。”
“多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哥哥回复。
当时,哥哥并不知道弟弟坐的就是“岁月”号。直到16日,他接到电话,才知道弟弟出事了。他日夜守候在距离出事海域最近的珍岛郡彭木港等待消息。6天后,韩国海警告诉他,在事发海域附近发现了他弟弟的遗体。
他连夜把弟弟的遗体护送回首尔。“只想让弟弟早点回家,”他说。
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消息,“岁月”号上一共有4名中国乘客。除了已经确认遇难的两名男子,还有一名成年女性和一名女高中生失踪。
得知两名中国乘客确认遇难的消息后,失踪中国女乘客韩某的二姐心头一紧,下一个,难道就是妹妹吗?这位51岁的中国朝鲜族女人坐在港口一处为失踪者家属准备的简易大棚里,头发凌乱,面容憔悴。地上散乱地放着志愿者发放的毯子和衣物。由于急于到港口等消息,她没带任何随身物品就从首尔赶到了彭木港。
每天的等待对她来说都是煎熬。每隔几分钟,她都要到彭木港的遇难者名单前查看最新消息。事故刚发生后,她两天两夜没合过眼,后来勉强每天能睡一两个小时,终因体力透支昏倒被送到医院救治。
“我的这些苦,能和谁去说呢?”她用手抹着眼泪。为了第一时间知道妹妹的消息,她每天都在港口的大棚里过夜,海风和冷雨不时会吹刮进来,但她依然不愿意离开这个可能是离妹妹最近的地方。
姐姐和妹妹相差13岁,平日里姐姐对妹妹疼爱有加。沉船事故发生前的一个周日,姐妹几个聚在家中吃饭,姐姐特意做了妹妹最爱吃的大米水饺。
在姐姐的眼里,妹妹温柔内向,平时少言寡语。2004年,妹妹来到韩国,在一家电子设备厂工作,常常连续工作几个月也不休息一天。这次乘“岁月”号去济州岛旅行是妹妹今年首次外出。
“天气冷,你多穿点衣服,好好吃好好玩,”妹妹上船前,姐姐给她发了条短信叮嘱。
16日上午7时38分,她还收到妹妹传来在“岁月”号上拍的照片:手里一杯咖啡,背后是无垠的大海。
“起得真早啊!化个妆,漂漂亮亮留个纪念吧!”姐姐回复,但她没有想到,这是自己和妹妹的最后一次联络。
仅仅在一个小时之后,“岁月”号突然遇险,发出求救信号。客轮与海洋管制中心最后一次通话时,航海师报告客轮已倾斜60度。
看到电视新闻的姐姐急忙拨打妹妹的电话,但再也无人接听。不知是设置了呼叫转移还是别的原因,妹妹的电话现在打过去还是开机状态,彩铃是妹妹喜欢的韩国流行歌曲,姐姐每天都会打上数遍。
“我心里一直还有希望。海上有很多小岛住着渔民,妹妹要是被渔民救走了该多好,”姐姐说。(新华社记者彭茜 宋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