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4月19日

    “好电影是有纵深感的”——对话民族电影《伊犁河》导演王景光

        北京4月19日电,“一部好电影一定是有纵深感的,在这方面前苏联和伊朗的一些优秀影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19日,正在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民族影片《伊犁河》导演王景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王景光当天携《伊犁河》的主创团队在京出席了影片的新闻发布会。电影《伊犁河》于2012年创作完成,曾入围第一届(2013年)浙江青年电影节优秀展映影片、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优秀民族电影展映单元,以及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该片情节围绕着伊犁河谷一户回族养蜂人家的汉族养子阿尔萨展开。阿尔萨自幼与回族养母法图麦在牧场生活,16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阿尔萨与他来自上海的生母苏娅相认。法图麦得知后百感交集,并做出了艰难的决定:让阿尔萨随生母去上海,去实现他的梦想,而她自己却选择了寂寞坚守,在隐忍中期待未来。

        “影片之所以叫《伊犁河》,我们是想通过伊犁河的视觉冲击力和电影化的叙事,来展示一个牧场人家和上海人家的心灵对话,展现这一家人在时代变迁中跌宕起伏的命运。”王景光说。

        “这部电影从五个支点来构架全篇,这就是:地域差别、文化差异、民族情感、人生际遇、悲情元素。”王景光说,本片讲述的并不是什么离奇的故事,但是把这样的故事纳入到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之间,就产生了地域差别和文化差异,实现了“入心、走深和传神”。

        对于一部好电影的评判标准,王景光说:“好电影应该有人性关怀、人生关照和人类关注。《伊犁河》之所以能入围几个电影节,都是因为有这些元素在里面。”

        王景光坦言,前苏联和伊朗的影片对他的创作启发最大,其中包括前苏联影片《爸不得爱你》《两个人的车站》,俄罗斯影片《西伯利亚理发匠》,伊朗影片《小鞋子》《水缸》《黑板》等。

        “这些片子给我的启发就是,好多电影是纸片式的,没有纵深,而这些经典电影一定是有纵深的,在人物性格的反差、人性的梳理和人性的展现方面多下功夫,电影就有了厚度。”他说。

         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王景光表示,中国有巨大的电影市场,拍摄的题材不断扩大,选题很多。但同时,要注重培养成熟理性的观影群体,引导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到电影本体上来,而不是电影以外的东西,如投资、明星等。

        王景光表示,希望电影《伊犁河》能在今年下半年在国内院线公映。他还透露,下一部电影将继续在新疆拍摄。(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