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4月13日

    研究表明:三万年前的基因变异令东亚人更“爱出汗”

        杭州4月12日电,出汗不仅是必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存在东西方差异。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大约在三万年前出现了一个使汗腺密度高15%的基因变异,这导致东亚人更“爱出汗”。如今,绝大部分东亚人都携带了该变异基因。

        为了表彰该项研究成果对人类自身认知的贡献,12日晚间在杭州科技馆举行的第三届“菠萝科学奖”,将本年度医学生物奖授予了他们。此前,该项研究成果已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杂志《细胞》上发表。

        据介绍,中美两国科学家们在东亚人群中鉴别出了一个叫做EDAR370A的基因变异。根据基因演化的速率推测,这个基因突变发生在大约三万年前。“该基因变异可以影响毛发、汗腺、牙齿甚至乳腺的形态。拥有了这个突变基因,可以让皮肤上汗腺的密度增加15%,同时会有更粗且密的头发。”参与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汪思佳教授说。

        为了验证此发现,中美两国科学家们还在小鼠身上重现了这一过程。拥有EDAR370A变异的小鼠汗腺的确更多了,而它们的毛发也发生了类似东亚人的变化——更密、更直。

        对于该项研究的应用价值,汪思佳表示,出汗是人类散热的主要手段,以后将会去寻找更多的决定汗腺密度及影响散热能力的基因,进一步了解人类高密度汗腺产生的生物学机制及进化机理。

        “菠萝科学奖”是浙江省科技馆与科普网站果壳网合力打造的科学奖项,以“向好奇心致敬”的名义,广泛征集、褒奖和传播有想象力的科研成果和事件,并找到那些“并无野心改变世界,但也不会被世界摧毁好奇心”的人。(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