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中国火车,火车迷冯琰经历了一个从“望而却步”到“乐此不疲”的过程。
这位瑞士籍华人说,2000年刚回中国时他很怕坐火车。“因为之前看报道说中国火车又脏又乱,要‘踩着坐席走’或‘从窗户里爬进火车’。”
2008年8月1日,随着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冯琰第一次乘坐中国火车。
“我以为要走进一个‘第三世界’的列车,没想到却是世界最先进的列车之一。飞一般的速度,和飞机头等舱一样可以近乎平躺的商务座,宽敞舒适的车厢,毫不逊色于欧洲铁路的服务……”
1982年出生在北京的冯琰6岁随家人移民到瑞士,18岁回国念大学。如今在中国传媒大学担任外籍教师的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火车迷。
冯琰少年时与火车结下情缘。“在瑞士上学时每天要坐火车往返几十公里,火车是一个‘有移动风景的书房’。”他去过16个国家和地区,铁路旅行里程近20万公里。他甚至可以在欧洲的混编列车上一眼辨识出各个车厢分别来自哪一个国家。
2008年以来,冯琰几乎每个月都会乘火车出行。迄今,他在中国乘坐火车超过500次,走过全国80多个城市,300多个车站,也如熟悉欧洲列车一样熟识中国各地铁路的细节。
“北京局的列车员能把枯燥的售货词像歌一样唱出来,有种老北京胡同里叫卖的味道;哈尔滨局的车厢里挂有中俄双语标识;新乡东站的广播提示音最优美;青藏铁路公司的列车报海拔……”
他还尝试乘坐古老的绿皮车。“我发现绿皮车没有国外媒体渲染的那样可怕,反而像是个‘行走中的古董’,里面有老式的烧煤取水设备、坑厕等,这些都是快消失的中国火车文化。”冯琰说。
绿皮车是20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中国旅客列车最典型的代表。冯琰渐渐爱上承载历史的绿皮车,他甚至喜欢绿皮车的独特噪音,“与当今动车高铁的声音不一样,‘很火车’。”
2013年上半年,冯琰终于实现了坐遍中国18个铁路局旅客列车的愿望,在国内的铁路旅行里程突破10万公里。从高铁商务座、慢车硬座到无座车,从最新的CRH 380高速动车组到已经服役半个多世纪的YZ 22型绿皮车,他都一一体验过。
然而,掌握十门语言的冯琰坐火车时却有一个烦恼——车站里太多“中国式英语标识”。
“华东地区某火车站‘进站口’标牌下标注的英文居然是‘stop mouth’(闭上嘴巴)!”他说。
去年1月,冯琰在其微博上发起了“铁路英文一天一句”,每天关注一条铁路标识,用正确的英文重新翻译。此举不仅赢得众多网友的关注,多个地区铁路部门的官方微博还和他“互粉”。
与此同时,冯琰还创办了英文铁路公益网站“Tracking China”,专门向在中国乘坐火车的外国人提供帮助,例如怎样购票,怎样换乘火车,还介绍中国主要城市的火车站详情等。
冯琰有很多火车梦,譬如,“开通北京到伦敦的国际高铁”。
他还有一个“微愿望”,即在家里安装铁路模型,把自己的家装饰成微观火车世界。他说:“真希望打开家门就能看见世界各国火车在跑。”(新华社记者杨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