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2月23日电,中国科学家23日报告说,中文母语者和英文母语者利用类似的脑区处理语言,但处理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项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成果,为认识人类大脑的语言功能提供了重要新见解。
人类利用大脑左半球额叶的“布罗卡区”以及颞叶等区域处理语言。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北京大学高家红团队研究比较了中文母语者和英文母语者在理解言语时的大脑活动情况,结果发现这些脑区在处理不同语言时,其信息传递路径有着明显差别:在处理英文时,大脑额叶的布罗卡语言区接收来自左侧颞叶皮层后部的信息,在处理中文时则接收来自左右两侧颞叶前部的信息。
这一结果不仅揭示了大脑在处理语言时的信息网络特性,还说明了中文处理的特殊脑网络机制。高家红解释说,与英文等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中文听起来悠扬且颇具旋律性。这是因为中文是一种“声调语言”,即通过声音的音调高低(普通话中的四声)来区分词义。比如Ma这个音,在不变的声调中即一声表示母亲,而在下降的声调中即四声就表示责备。而对于英文这类“非声调语言”,音调高低仅表示不同的态度,其对应的词义保持不变。
他说,脑区之间的信息交互方式可能依赖于语言的这种语音学特性,这说明“大脑在理解声调语言时,存在特殊的神经机制以整合来自大脑左右半球的包含音调信息的语音-音系信息,从而最终达成声音-语义映射”。(新华社)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