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月18日

    科普:细菌是如何“隐身”的?



        旧金山3月17日电,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认定,一些细菌之所以会“隐身”,源于特定蛋白质主导细菌细胞壁“蜕变”,以躲避人体免疫系统“侦测”或抗生素“攻击”。

        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学助理教授黄国祯16日发布消息说,他与同事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联手,借助延时显微技术连续拍摄超过9个小时,观察大肠杆菌在实验条件下变化,揭开一个持续多年谜团。

        二十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乔舒亚·莱德伯格发现,一些细菌会脱落细胞壁,不再呈现特有形状,让免疫系统“失察”;一段时间以后,这些细菌会重新获得细胞壁,恢复原有形状,再次全面具备感染人体的能力。

        细胞壁的存在,有保护细菌作用,同时也释放信号,触发人体免疫系统。而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一般针对细胞壁,试图突破“防线”,实现对细菌的杀伤。

        研究人员所做的是,首先施用一种抗生素,突破大肠杆菌细胞壁,让它改变形状。随后施用另一种抗生素,针对一种名为MreB的蛋白质,令细菌即使增殖,也无法恢复原有形状,不再具备感染能力,最终自然消亡。他们得出结论,MreB蛋白质是细菌得以“隐身”的关键。

        黄国祯说,这项研究可以解释细菌抗药性成因,“对细胞壁构建过程加深理解,可望促成对抗生素运用战略更好筹划”。

        这项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分子微生物学》杂志刊载。(新华社)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