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4月9日

    盟友倒戈入亚投行 美中金融战正风狂雨骤


      中美两国金融暗战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即将上演的一幕幕“大戏”,中美已经各自拿出了剧本。

      据BWCHINESE中文网4月8日报道称,在中国大的战略布局引导下世界正在悄然发生巨大变化,美国独霸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美国的盟友们不理奥巴马政府苦劝竞相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这一转变让人觉得美国不仅在亚洲的影响力日渐式微,甚至对国际经济机构长达70年的把持也开始松动。

      2014年10月,总股本为500亿美元的亚投行正式成立。有21个亚洲国家签署了协议书。此后,印尼也加入进来。该行的主要宗旨是:为亚太地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据专家评估,到本世纪末,为此将需要8万亿美元。

      在中国于2013年宣布成立这一新金融机构的想法后,美国马上针对亚投行展开了外交战。华盛顿呼吁盟国抵制中国的倡议,指出,这家得到中国支持的银行的贷款政策将不像世界银行那么透明和诚实。

      事实上,这是在争夺权力并试图消灭潜在的竞争对手。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社会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奥斯托洛夫斯基这样认为。任何事情本身都有其相似之处。世界银行设在华盛顿,美国人一直是其总裁。亚投行总部将设在上海,而中国将成为其最大股东。

      此外,亚投行将变成亚洲开发银行的竞争对手。中方认为,后者受日本的影响过重。中国在该行仅有5.5%的股本,尽管其经济已在几年前超越了日本。

      专家们认为,中国力图创建由其控制的区域性银行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国家已从最大外资引入国演变成资本输出国。此外,中国也希望摆脱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支配性地位。要知道,北京虽然百般努力,也无法在这些机构中获得明显的影响力。

      英国媒体认为,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决定加入亚投行,意味着奥巴马政府已经“败北”。华盛顿在这个平台与中国“叫板”,但得出的却是输局。尽管美国自身不想看到,但全世界已经明白,21世纪的权力和影响在向何处倾斜。

      曾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的萨默斯在4月5日撰写专栏称,“过去的一个月,可能作为美国丧失全球经济体制担保人地位的时刻而载入史册。”他也批评了国会的政治斗争导致美国难以发挥正常作用。

      包括许多坚定的美国“盟友”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已经加入了亚投行,萨默斯对这种形势的解读是全球经济秩序正在发生转变。

      Business Insider的撰稿人Myles Udland对萨默斯的观点进行了总结,指出:“全球经济浪潮已经开始从美国退潮,并正在朝着中国的方向运动”。

      当然,如果世界经济的中心真的朝着中国的方向运动,那么也算是“回家”了。在过去几个世纪中,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曾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发电所”,而经济中心朝西方转移的趋势直到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工业大革命发生以后才开始加速。但自二十世纪中期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及其他一些国家崛起以来,经济中心已经开始重新朝东朝南移动。

      北京市场研究公司龙州经讯资深亚洲分析师TomMiller说,美国太清楚中国正在崛起了,也知道中国希望重建全球秩序,它正在竭尽所能阻止这成为现实。但美国的这一做法让自己愈发孤立。

      尽管奥巴马政府一再拒绝加入亚投行,而且劝说盟友们效仿自己的做法,但澳大利亚、英国、韩国、德国和法国等却投入了另外40多个国家的行列成为这家新银行的初创成员国。将于年底前正式成立的亚投行将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

      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3月27日在华盛顿对记者们表示,在亚投行问题上,英国认为“从内部来确保治理有力是摆在面前最好的一条路”。美国一直宣称,这家新的银行达不到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借贷标准。

      尽管与中国关系冷淡,日本也没有完全排除加入亚投行的可能性。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日前在东京表示,他和中国财长楼继伟将于6月在北京会晤,可能讨论日本加入亚投行的问题。

      日本现在正面临着一种多方为难的局面:一方面,日本最大的“盟友”美国对亚投行表示担忧;另一方面,日本与中国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而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的某些官员以及日本的一些企业则希望能与迅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搭上关系。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各国投奔亚投行是对美国的警告

      日本经济新闻亚洲总局编辑委员村山宏发表评论文章称,亚洲各国对亚投行一窝蜂的支持,是向国家金融机构改革不利的美国,发出的一个警告。

      村山宏指出,亚洲各国对于中国近年的军力增长、军备扩张警戒感不断增强,亚投行将大大增强中国在地区内的金融影响力,为什么亚洲各国还是反美国预期,争相申请加入?

      他认为,这不仅是因为亚洲有旺盛的基建资金需求,而是出于对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制的强烈不满。

      文章指出,习近平2013年10月访问印尼时提出亚投行的构想,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印尼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暗生不满,中国或许是察觉到这一点,认为印尼肯定会赞同亚投行,才会选择在印尼发表,结果果然如中国所料。

      印尼的情况在亚洲多国多少都有出现,越来越多亚洲国家认为,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不愿意倾听亚洲各国的声音,反而将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强加于人,批评甚至指向主导亚开行的日本—各国认为,日美欧对于关于自身利益的事情显示热情,但对亚洲整体却缺乏关注,比如在对欧元危机和中南美金融危机时,这些机构反映迅速,但对亚洲金融危机,却不那么积极。

      加上最近一轮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提出的紧缩政策已经招致多国反弹—不仅亚洲,还包括欧洲—新兴多家也因此埋下对此类国际金融机构不信任的种子。

      不过面对诸多的批评,这些二战后建立的机构却没有什么改革的行动,因此村山宏认为,亚洲各国热捧亚投行,是对美国发出的一种警告。

      曾担任美国情报分析师、现在华盛顿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战略远见计划担任主任的MathewBurrows说,“当前最具破坏性的部分就是盟友的反应,他们真的是不屑一顾。”他认为,美国的确处理得很笨拙,但他不相信有任何办法可以让中国人在亚投行的问题上放弃自己的主张。

      AIIB与TPP的正面较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晚些时候将对特别提款权(SDR)构成进行五年一次的评审,人民币离加入SDR货币篮子更近一步。眼下,以英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主要国家均主张顺应趋势,今年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但美国和日本持更谨慎态度。

      其实美国在亚洲也有自己的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Banyan评论日前撰文表示,AIIB(亚投行)与TPP成了中美争夺区域影响力的另一战场,在亚投行上遭遇挫折后,美国非常渴望在TPP上扳回一城。

      对此,香港媒体评论更为一针见血:美中在亚太经济规则与秩序的主导权之争目前主要体现在,美中分别在TPP与AIIB(亚投行)各行其是:中国视美国故意以“高标准”的TPP将中国排除在其主导的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为特征的亚太经济秩序之外;美国则认为,中国设立的AIIB是对二战后华府设立的全球经济金融秩序的挑战,是中国争夺亚洲话语权、提升亚太影响力的打算。

      当然,除了TPP与AIIB外,还有美国倡导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和中国主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竞争”。

      对于TPP与AIIB,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亚太经济问题专家索利斯(MireyaSolís)认为,美国应对说服中国,美国不是要与中国展开“零和竞争”,而是鼓励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鼓励中国以更加雄心勃勃的改革进行区域经济整合的谈判,而且考虑将来加入TPP。她认为,美国主导的TPP对中国不应当是遏制战略,而是引诱(induce)战略,要吸引中国通过扩大改革开放来加入,而不是试图令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边缘化。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还建议,华盛顿的优先事项应该是通过重返亚洲或再平衡推行美国理念和美国主导的机构(如TPP),而不是阻挡中国的倡议。不过,“企业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DerekScissors)认为,如果美国国会不批淮IMF的投票权改革方案,中国就不会加入TPP。

      目前,IMF2010年通过的旨在提高新兴经济体份额的改革方案一直没有在美国国会通过,至此该方案搁置。

      人民币纳入SDR受美国牵制

      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在亚投行、TPP的角力还未完,又迎来新的一次战斗。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希望让人民币获得IMF的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成为IMF的储备货币。

      然而中美亚投行之战遭遇盟友集体倒戈的美国,明确反对该项提议。美国是IMF的主导国家,在该组织有很大话语权。

      所谓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特别提款权目前的篮子里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大货币。

      在美国财长雅各布-卢对中国的短暂访问中,中国曾游说美国支持中国推动人民币地位的努力。卢在会谈中曾表示美国支持中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决心。但卢在旧金山演讲时坚称,中国还没有准备好加入特别提款权储备货币。

      卢表示,“如果中国想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必须成功完成艰难的基础改革。例如资本账户自由化、汇率市场化、利率自由化、并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对于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做出的努力,他认为,在人民币受到市场上行压力时,“真正的考验”才将到来。

      央行智囊集团OMFIF总裁DavidMarsh表示,中国、美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边角力已经形成。中国将会牺牲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对人民币的控制,以换取其在世界金融舞台上的中心地位。

      人民币目前已是全球贸易使用的第五大货币,中国政府今年也在加速人民币市场化的进程。

      德国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Joachim Nagel曾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基于特别提款权储备货币现有的资格条例,“德方对中方努力表示支持”并且“欣赏中国近期改革自由化的进步”。

      而英国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David Ramsden表示,上一次审议特别提款权货货币篮是在2010年,至今局势已发生明显的改变,人民币加入是具有实质性的议题。

      IMF近期表示在下一次对储备货币篮的审议中将综合考虑纳入人民币的可行性。IMF主席拉加德更称纳入人民币“只是时间的问题”。

      贸易中人民币使用比例已从2009年的0.02%增至去年的近25%。目前全球各地已有15个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并且中国央行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其中包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总规模达4300亿美元。

      最新全球外汇储备数据显示,截止至2014年第三季度,美元占全球外汇总储备量62.3%。人民币很难超越其影响力成为主导货币,但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五储备货币将进一步促进跨境投资,增加人民币成为定价货币的可能性。

      当前,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为美国进行全球资本掠夺,转移经济危机提供便利,帮助美国维护全球霸权。

      人民币最有希望打破美元垄断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仍在快速发展。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刚刚起步,前路漫长艰难,但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最有希望打破美元垄断,为世界各国创造更为公正、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全人类的共同繁荣。

      与此同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思维新模式,让欧亚世界各国都跃跃欲试。富裕起来的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领导欧亚人民重塑丝绸之路往日的辉煌。

      首先,中国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的是把各国有限的外汇资本集中起来,互联互通,用贷款、投资的方式改善各国薄弱的基础设施,同时也能保证各国资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围绕“一带一路”各国又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本国特色经济,而产供销一条龙人民币结算下的欧亚贸易,既减少美元中间价交易成本又可降低原材料成本。

      而低廉的铁路运输费用,既降低海上昂贵的运输费用,同时又可避免海上自然恶劣环境和海盗抢夺的风险。

      其次,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经济总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过剩产能对未来经济发展出现了制约瓶颈。

      一方面优化产能结构,企业需要转化升级,需要科技创新驱动,那么海外兼并或海外合作吸收消化外国高科技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中国制造才能逐步向中国创造转变。

      另一方面,中国需要走出去消化过剩产能,通过国内装备制造业海外投资建设,带动国内过剩产能消化吸收,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国内企业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政策的扶持下,而欧亚国际贸易采取人民币直接结算和廉价的铁路运输成本,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可以说“一带一路”这盘大棋激活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动力。

      再则,“一带一路”中国是东盟与欧洲联系的纽带,东盟想发展离不开中国,欧洲想壮大自己的实力也不可能抛开中国,所以中国发起建设横贯欧亚铁路的大动脉丝绸之路,将是欧亚各国的生命线。

      而东盟各国的分支线路,即使有一方出现问题,只要中国存在欧亚丝绸之路就畅通,这就是中国为什么要缅甸、泰国、柬埔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新加坡等分别建高铁,各自搭上顺风车的根本原因。

      目的是保证未来海陆丝绸之路永远畅通。同时,“一带一路”变相把美国和日本踢出圈外,由于日本封闭岛国自然被边缘化,美国因海洋与欧亚大陆阻隔也无法染指欧亚经济共荣圈。中国一个“一带一路”策略,使欧亚“一带”同人容光焕发,让美日“一路”颜面扫地!(多维)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