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一个人飞,一个人回北京家。安静的独处却一点也不陌生。”“奶茶”刘若英6日深夜在微博上写道。
拥有2082万名新浪微博粉丝的台湾歌手、演员刘若英,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7日下午,刘若英带着她的第六本文字作品《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在北京与媒体、读者分享了她的“独处”与“相处”心得。
此前刘若英花了一年的时间探讨、反思自处与相处的道理,寻找在各种相处的关系中,如何保有自我。这一年的时间中,她的生命进入另一个阶段——从为人妻,到为人母。
挺着大肚子,她行走在台北弄堂,访问了八位好友,写作了八篇深入对谈文章,和一篇长自白。这些文字,与53幅精选摄影作品,一起收录在这本新书里。林夕为她量身定做的同名单曲《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也同期发布。
“我担心这本书的出版会让人觉得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她告诉新华社记者,每个人是独特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这样的独处习惯从小就养成了。
两岁就开始拥有自己的房间,刘若英深信独处里自由的美好无可取代。她习惯一个人,随时保持说走就走的状态。
“譬如看书,两人一起看很怪。我更喜欢自己去完成,看完再一起来分享。” 她觉得这样的关系让她觉得舒服。
刘若英所谓的孤独,不是孤僻,不是孤单,“是一种自己跟自己相处的状态,不是因为他人所致。”
由于习惯了独处,使得结婚、生子这件对大部分人来说(也许)算是稀松平常的事,成为了她“生命中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
结束单身,结婚生子。从一个人到三个人,从强悍的自处,到坚定的相处,她完成了矛盾两极的圆融。
生活在变化,在看似矛盾的人生中,刘若英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大家安然相处,同时自在独处。“有新发现的人生,也有不适应的世界。”她庆幸自己,在更复杂的人生中,得以保持纯净如一的生命状态。
“如果说有改变,那就是变得更有耐心了。”刘若英说。
热爱独处的初心依然在。她探索到了最理想的状态——“在一起时像粘土,分开时像磁铁”。“因为保有你,我感觉幸福,同时保有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她很珍惜能跟爱人彼此保有这样的自由。
这本书的书名来自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 温尼科特的话,他认为完美的相处关系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这是说,刚开始恋爱的情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时间长了之后,总会走到无话可说的片刻,有些人碰到这种状况就会感到紧张与不安全,但真正成熟美好的关系是——即使两人暂时无话可说就静静地躺在对方的怀里孤独。
虽然享受孤独,但刘若英也认为,陪伴是很重要的。“陪伴着”,不是每天两个人坐在一起,而是心里一直有对方在陪伴。
“每当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时候,大家都会用不同的方式告诉你,我们都还在,我们都还懂。”她说。所有的独处都是建立在相处之中的。如果只跟自己独处,那也会变得很孤僻。
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在微信里建个群就能开会谈事;APP预约上门服务,在家里就能美容美甲、汽车保养等。
社交网络让人们“天涯若比邻”,却也“比邻若天涯”。同一桌吃饭的朋友,不一定告诉你他最喜欢哪一道菜,却可能会在微信或脸书上“Po”出喜爱菜品的照片和感觉。
“或许网络世界让人们感到安全。”对此,刘若英这样说道。她认为在目前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其实更加需要这样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刘若英在书中谈到一种相处哲学——关于如何照顾好一个鸡蛋。“不能握得太用力,否则它会破掉,不能太忽略它,否则它不小心就被摔破。”她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像。
学会了独处,才能去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很重要的。自己幸福了,别人才会幸福。”刘若英坦言,从前自己并不擅长于他人相处,尤其是在一起居住生活,但她一直在学习。
来北京前,她给婆婆发了简讯,说想吃婆婆亲手做的红糖烧饼。婆婆一口气做了十个,让她带给宣传团队分享。明天,婆婆还会为她做三十个,让她带回台北。
“我跟婆婆之间的幸福感,在小小的烧饼中得到了建构。谁说婆媳关系不好处的?”她说,朋友亲人之间相互麻烦的同时,也感到了彼此的被需要。
有了宝宝以后,刘若英坦诚“越来越难独处了”,因为一有时间,就很想赶紧回家,不像以前,几点钟回家,或者是做什么,自己说了算。
“我没有觉得哪种生活是更加圆满,正是这些变化,丰富了我的一整个人生。”她说。
这部新作两岸同步策划、同步发行。大陆版预售当天刘若英书迷15分钟就抢光1500本精装签名本。正式上市后,《我敢在你怀里孤独》迅速占领网上书店当当、京东新书排行榜榜首。
刘若英的书迷们写了一段话送给她,与《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呼应:“与其说,我敢独处,不如说我不敢又怎样?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要慢慢漂,才有机会和别的岛屿碰到,连成大陆。一辈子都是一个孤岛,就只好自己和自己相处了,就算不敢,也会被生活磨成我敢,不是吗?”(新华社记者 任沁沁)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