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9月21日

    李嘉诚沦为“跑男”始末



    自新华社“瞭望智库”刊文炮轰李嘉诚撤资行为《别让李嘉诚跑了》后,海内外高度关注这位超人的一举一动。9月21日,身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对李嘉诚撤资而引起的舆论风波给出了“最高层的评论“,堪称一锤定音。

    为什么《人民日报》要在事发一周后才刊文,其间都发生了什么?

    事发:国家通讯社推文,“别让李嘉诚跑了”

    9月12日,新华社瞭望智库刊发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文章指出李嘉诚“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制高点已经失守。”

    该文刊发后引发很大争议。而李嘉诚方面随后回应,长和集团副主席于之前记者会上已重申,长和集团并没有撤资这回事,而且有买有卖,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

    9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他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会议指出,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和创新市场监管,加快构建市场开放公平、规范有序,企业自主决策、平等竞争,政府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管理新体制。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要通过试点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就《别让李嘉诚跑了》里的观点回答了记者提问说:“我想要强调的是涉及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利益的问题,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且要形成更加法制化、更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这个过程当中,各项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惠及更多的外来投资者,而且一系列的改革成效在陆续显现。”

    2

    发酵:网友发声,批新华社“道德绑架”

    对于“李嘉诚跑了”,网友自成两派。

    有理性分析派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放缓,股市震荡,以及人民币贬值,投资者从中国经济繁荣期轻松获得高回报的时代已经结束,李嘉诚降低对中国经济依赖的举动非常有先见之明。

    也有人指出,李嘉诚当年来投资,因为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加上自己的长袖善舞,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也同时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让商业的商业化,这是市场化的真谛,也是政府的最佳选择,这才是良性互动机制。

    有观点认为:如果你引进他的时候,想得清清楚楚,他走的时候,你也料理得明明白白,没有为了诱惑他而失身,也没有为了帮他跑路而失职,各取所需,那爱走就走呗!如果还有合作意愿,那就修炼好内功,把自己变得棒棒的。

    更有甚者拿出《2015胡润全球华人慈善报告》,盘点历年捐赠超过100亿人民币的有三人,其中包括李嘉诚。他的这100亿,我们已分不清也不需要分清是在哪里赚的;未来,他在欧洲赚取巨额利润时,如果他同样慷慨捐赠,那我们是否要格外感恩呢?是否要说他“吃外扒里”呢?

    还有媒体随机选取了500条,其中55.8%的网友认为“别让李嘉诚跑了”是道德绑架;四成网友表示,在商言商,李嘉诚的选择是他的个人权利;13.8%的人认为,不必将李嘉诚的“出走”上升到风向标的层次。

    3

    插曲:“李嘉诚回应”多是网友杜撰

    或许是巧合,9月16日,英国反垄断机构竞争与市场部门在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封声明,内容称正在考虑审查此前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提议收购西班牙电信巨头TelefónicaSA旗下英国移动运营商O2的交易。这一消息传出网上有炸开了锅,不知是否真的是文章的“功劳”。

    面对“内外夹击”,已年届87岁的李嘉诚不可能不闻不问,但他究竟发表了什么声音?

    经无界新闻记者细心调查,以下所谓李嘉诚的声音均为网友撰写:

    9月18日,网上开始出现一篇《李嘉诚的辩护:我不会跑,也跑不了》:“希望大家不要把我神化,也不要把我妖魔化”,“对我来说,谁是趋势、谁利润更大才是我要考虑的,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考量和虚假的道德说教。不要试图让商人去承担国家的政治责任,也不要试图用政治去影响商人的经营理念。”

    “很多时候,我的选择,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这篇《辩护》说“自己”的出身、生平,甚至流落香港这一改变命运的节点都不是主动的选择,连从小学徒店员和推销员的艰辛到成为“塑胶大王”都只是顺应了时势而已。

    至于要不要对政府和国家的支持感恩戴德,作者则说,“自己”与政府是相互支持,互相取利,若要感激,也应该彼此感恩。而那些指责李嘉诚忘恩负义、唯利是图的人,被作者痛骂是“不懂起码的商业原则,市场经济的运作真相,不懂真正的人性。”“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

    该文立马在微信朋友圈和公号被“爆炒”,多个微信公号转发后旋即阅读100000+,点赞数过2000。不少人认为,文章是李嘉诚本人所写,不过,无界新闻记者查阅得知,该文最早发布于“胡川徽广告策划”的微信公众号,作者为“胡马胡川徽”,之后在“天涯社区”和“凯迪社区”发布,是署名“中国民工李蜀皖”。不管“胡川徽”和“李蜀皖”是否为同一作者,但可以断定,这篇文章肯定不是李嘉诚写的。

    那么,对于中国经济,李嘉诚真正的态度是什么?

    9月17日晚间,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地产发布2015年中报预计,部分国家的经济问题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构成影响,全球市场将持续面对若干不确定因素。内地方面,尽管金融市场出现短期波动,鉴于支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基本因素,以及中央政府多项稳定经济措施,预计内地经济运行可保持在合理区间。李嘉诚透过中报称看好中国经济,内地“一带一路”作为对外主要经济战略,将缔造无限商机,预计香港也将受惠。

    李嘉诚还强调,上半年中国内地若干主要城市的市场气氛及物业投资也属平稳,如果没有不可预见的重大不利发展,预计下半年香港和内地的市场将维持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方向仍将继续由政策所主导。
      
    不过,李嘉诚在报告中还是表明了长地集团的方向,将以地产业务为主,继续发展位于香港、中国内地及海外的核心市场,持续增加投资物业所得经常性收入,优化土地储备以平衡稳定及增长。

    看起来,李嘉诚似乎并未完全放弃中国市场的机会。

    4

    升级:吴晓波、叶檀发声“力挺”李嘉诚

    9月20日,吴晓波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撰文《李嘉诚是一个怎样的陷阱?》。文章称,在中国宏观经济风云飘摇、香港时局动荡的时刻,李嘉诚的撤资迁册动作实在太过醒目,而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依然我行我素,展现出“超人”过人的商业毅力和决策力,也许只有将之放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才能读懂这位年近9旬老人的行为逻辑。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是因为财富众多而被人们长久地纪念,他能留存于民间的名声,几乎全部地来自于他的德行与公共行为。

    9月21日,就在《人民日报》刊文前,财经评论员叶檀也撰文发声:威胁李嘉诚是在煽动民粹的暴戾之气。
      
    文章指出,国内有没有能力生成新的财富,能不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取决于改革的成败。经济发展不起来并不是企业家精神的缺乏而是资本的缺乏,是政治经济而不是文化的原因。
      
    文章还说,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标志是培育出体面的中等收入群体,而不是形成食利群体与赤贫群体,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何以受到严厉抨击?杀气腾腾地威胁一个国际企业家,显然不是一个理智的办法。
      
    文章强调,李嘉诚之所以会受到大家的关注,是因为高收入人群的移民倾向愈演愈烈,而这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环境状况堪忧、教育与医疗等资源得不到公平配置等原因,也存在着居民财富保障方面的担忧。从税收到土地都存在系列案例,这导致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惹不起躲得起。  

    只有消除财富人群的戒心,资金才能留住,企业家才能安心创造财富。

    5

    结局:人民日报 遇到困难李嘉诚不能共度难关 不必挽留

    以下为文章全文:

    这几天,亚洲首富李嘉诚深陷舆论漩涡,关于他从大陆撤资的争论,仍然在唇枪舌剑地进行着。是正常的运作,还是道义的失守?是合法的进退,还是无奈的撤离?义愤填膺的道德审视、唱衰中国的负面猜测、恐慌情绪的传染效应……所有这些元素,使得李嘉诚的撤离变得十分敏感。

    那么,如何看待李嘉诚“投资路线图”的转向?一些人选择从感性的角度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优惠政策、开放环境、巨大市场,是他走到今天的重要基石;而这几年来,由于转方式、调结构,大陆经济增速主动回调,李嘉诚的选择就显得尤为扎眼。从普通人的朴素情感出发,好的时候同享福,遇到困难却不能共度难关,这在观感上确实让一些人觉得有点说不过去。

    然而,看待一件事情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即便是有种种“看法”,也只能停留于个人内心的几声嘀咕,却难以从公共层面进行“道德绑架”。毕竟,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动,市场的规则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内,资本享有来去自由的权利。李嘉诚到大陆赚钱,如果因为曾经给予优惠而主张“不宜想走就走”,即便在道德上有正当性,在道理上也说不通,更与法治精神相悖。今天的大陆,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场透明,当然有足够的底气接受任何资本的归去来兮。只是,如果缺少这样的大视野,激于义愤而情绪失控,甚至公开叫嚣“别让李嘉诚跑了”,就显得有点落后于时代的不自信了,也不利于企业家树立信心。

    众所周知,北京长安街的东方广场,上海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重镇的标志性建筑,都打上了李嘉诚的烙印,他的撤离,无论如何都可能被视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说这不代表什么,肯定不现实,但如果对此做过度解读,甚至由此预测中国经济不行了,则显得有些夸大其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2%,这么大的盘子、这么重的分量,一个商人的撤离能影响基本面吗?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再正常不过,没必要对此风声鹤唳。

    与一些人的恐慌情绪相反,中国官方对此表现得从容淡定、举重若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表示,“更多的外来投资对在中国投资信心逐步增强”,“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我们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于义愤的谩骂,而是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今天的离开成为明天的遗憾。

    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会为更多商人留一份温情,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容纳他们,更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来温暖他们。如果仅仅把中国视为利益性市场,而不是战略性市场,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离开。但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出处:财经女记者部落,微信ID:cjnjzbl)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