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2月14日

    春晚的默契



    春晚,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当年中国很多地方还没有电视台,或者地方电视台还不是很懂得如何制作节目的时候,春晚将每年最好的节目在年三十晚上呈现给全国人民。每年的春晚一过,春晚的歌曲就会立即传遍大街小巷。

    春晚经过30多年的嬗变,其媒体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地方电视台拥有了很大的节目资源,网络更是将节目变成了随选电视。央视30年前的优势已经不再。

    但春晚依然是年三十最重要的仪式。近年来,春晚通过美国的YouTube和Facebook对海外进行网络直播,吸引海外华人的观看。

    春晚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去除一些低俗的东北小品节目,可以说是下了决心的。而今年的声乐作品,显然要比往年高了一个档次。

    可是,今年的春晚在主持人串词的过程中,植入了大量的政治宣传用语,让晚会变得宣导味十足,听在海外华人耳朵里,尤其不协调。

    这严重的败笔虽然让年三十有些政治化,但从艺术角度来看,还是不能抹杀央视春晚编导的努力。

    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态过去几十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央视春晚将政治术语植入性行销,显示中宣部那帮人显然还很迂腐,完全不懂得寓教于乐,完全不懂得人民群众在没有政治植入的情况下过一个年三十,才是最大的政治。

    不过,话要说回来,中国的老百姓对政治从来都具有黑色幽默的态度,你宣传你的我玩我的。也许,当主持人在背政治稿的那会,大家正好上厕所,或者低头刷手机。倒也相安无事。

    但是,对于春晚节目本身,却是政治之外的又一种看法。数据显示,春晚在南方的收视率越来越低,大多数集中在北方。

    北方天气寒冷却有暖气,较适宜于在家里看春晚;春晚喜欢用东北小品,未必能获得南方观众的喜爱;南方的春节文化本身就相对丰富,削弱了对春晚的关注。这些都是理由。

    还有人说,春晚吸引的是中老年观众。这也很有道理。

    毕竟,春晚所处的媒体环境远远不同于30年前,这最终会使得新一代观众不会太在乎春晚。因此,春晚和观众之间,最终形成新的默契,就是春晚最后会留下一部分观众群,中老年也好、北方观众也好。

    不喜欢看春晚的,现在的电视频道有好几千,总有自己喜爱的吧。或许未来会有适合不同年龄层的春晚出现,这样真的让春晚以不同的形态百花齐放。

    就如报纸一样,越来越少人看报纸,但报纸最终会有一批中老年读者留下。如果不考虑经济效益,如政府资助,这报纸还是会办下去。

    这何尝不是一种社会默契呢?

    作者:成阳,南洋视界专栏作家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