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4月24日

    107篇论文齐被撤,中国被曝最大医学论文造假案



    世界著名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Springer)4月21日发布消息,宣布撤回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Biology)》发表于2012年至2016年的107篇论文,原因是作者编造审稿人和虚假的审稿意见。

    部分论文作者冒用本领域专家的名字申请邮件地址,在专家不知情的情况下,从虚假邮箱向期刊提供正面夸赞论文的审稿意见。斯普林格表示,他们的调查掌握了“确凿的证据”(“clear evidence”)。

    据悉,107篇被撤论文全部来自中国学者之手,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的纪录。



    从斯普林格提供了名单看,涉及的作者许多都来自中国高校,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南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

    舆论哗然之际,中国科协火速表态。4月21日,中国科协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中国科协高度重视此次事件,就撤稿事件与斯普林格出版集团进行坦诚深入交流。

    中国科协认为,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应该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体的责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中国科协在官微中表示,希望出版集团能够尽快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对期刊的管理,把问题论文处理在发表之前,而不是发表之后一撤了之,同时高度警惕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与“第三方”机构有勾结的“掠夺性期刊”。中国科协愿意加强与施普林格在出版诚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科技期刊出版诚信。

    据悉,由于斯普林格定期审查与业务伙伴的关系,在2016年底,斯普林格停止了出版《肿瘤生物学》。

    该杂志新的出版商SAGE的发言人表示,《肿瘤生物学》编辑团队已经推出了新的强大的同行评审的做法,以防止未来的伪造审稿事件。

    短评——论文,中国医生的不能承受之重

    在讨论这一起重大造假论文被撤稿事件时,我们必须要宏微结合地来看待第三方中介的监管难问题。某种程度上,只要中国医生庞大的发论文需求不变,那么监管越严格,论文中介的创新程度越高。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刚需面前,监管机构的创新远远赶不上市场自身创新。

    中国医生对论文发表的刚性需求,主要是因为职称评定过程中论文所占据的核心地位。临床、教学和科研,科研论文是核心,发表越多,科研项目越好申请,资源越丰富,职称评定也越顺利。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医生没有分类,不管拿手术刀的、开仪器的还是做理论研究的,一律需要论文,而且大有越多越好的趋势。

    在中国,职称评定只能在公立医院进行,只能借助不断发表论文,这是一个医生确保自身职业生涯不断上行的基本前提。正是这样的制度设计,提供了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从而催生了一个造假多、监管难的问题包。

    对比美国医生的职称体系,供职于教学医院的执业医生只占全国医生总人数(约160万人)的7%-9%,只有他们才涉及教授或副教授的评定,其余90%以上的医生都是地位平等的执业医生,只需做临床诊疗工作,没有任何科研或教学任务。

    医学分临床和研究两块,而中国的医生职业职称却是以论文衡量,这样不对等的条件,很容易催生一些论文造假问题。

    从实际需求来看,我们并不需要太多论文派医生,而需要更多娴熟操作手术刀的医生。因此,针对医生职业群体的职称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让中国医生从论文压力中解套,比向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施压更值得去做。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