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曾经是个“自行车王国”——直到汽车将其取代。年轻的初创企业正令自行车重返街头,并在中国成为一股热潮。但该行业处境艰难,这种热潮的前景并不确定。
据《瑞士商报》网站4月15日报道,突然之间它们变得到处都是:地铁站、街角或者是马路两侧人行道的中间。不久前,28岁的企业家李刚让北京街头几乎一夜之间出现了成千上万名小蓝单车的骑行者,从而给首都的共享单车风景线又增添了一种色彩。
李刚的小蓝单车只是当前大量初创企业中的一员,它们正令自行车在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重新成为出行的一大选择。
虽然无法与上世纪80年代的景象相比(当时街头到处是看不到尽头的自行车长龙),但是至少在各大城市充斥着越野车的主干道边上,这场色彩缤纷的革命已经无法忽视。
除小蓝单车外,比较大的竞争对手还有黄色的ofo和橙色的摩拜单车。它们无不希望赢得这场竞争。
26岁的设计师贾洋洋(音)说:“自行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短距离的路程我几乎不坐车了,而且没有了堵车的烦恼。”
在期望颇高的投资者的大量资金支持下,这些企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令各大城市淹没在共享单车中。使用者可以通过程序找到单车、开锁并进行支付。至少在理论上这听起来是个大有可为的商业模式。然而尽管如此,中国年轻的共享单车企业家们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对于实现盈利却只有梦想而已。
因为这个行业不得不同时在多条战线作战——企业之间、与政府管理部门甚至与自己的用户。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说:“激烈的竞争造成企业不得不以高额折扣来吸引新用户。”
ofo目前不得不向2000多万注册用户提供免费服务。摩拜单车则更进了一步,使用它的单车甚至可以获得数额不等的红包。
阻力还来自政府管理部门,它们对于单车的乱停乱放十分不满。
但是对这个已经梦想着向国外大肆扩张的年轻行业来说,最大的威胁可能是使用者本身。在社交网络上,因为其他使用者用私锁将单车占为己有,而导致自己无法使用的抱怨屡见不鲜。有人将单车二维码刮花,这样别人就无法使用。还有自行车被藏在了黑乎乎的楼道内。
贾洋洋说:“因为这些人的自私自利而毁掉一个这么好的创意,这太可悲了。”她希望企业能找到办法避免日益严重的盗窃和破坏。
但是即便这能成功,业内观察人士仍然预计幸存下来的初创企业不会很多。例如北京的分析师张旭(音)就警告说,到今年底该行业将出现一次“激烈的整合”。届时首都北京的街头可能也不会再有如此色彩丰富的单车了。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