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6月16日

    科技公司可以采取更多措施帮助阻止圣战者


    英国三个月来接连发生三起恐怖袭击事件,各界纷纷就如何打击恐怖主公义建言献策,从增加警力,到加重刑罚,再到出台新法,办法不一而足。然而,有一个想法在欧洲和美国都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认同,那就是互联网公司正在替圣战者做事。谷歌公司和脸书网站等技术巨头被指对网上的暴力宣传熟视无睹,其他平台则被指责纵容恐怖分子进行交流,而情报部门对此鞭长莫及。

    这只是此类罪名中的最新一桩。科技公司此前也被指责为了谋利而允许假新闻传播并包庇凌霸者、偏执狂和网络挑衅者。在更早之前,科技公司被指为用户规避知识产权提供便利,以及传播儿童色情信息。在所有这些领域,政客都要求科技巨头为网络上的内容负起更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正确的。自从有了数据网络,人们就一直利用它来造成伤害。1834年,法国机械报务系统因一场债券交易骗局而崩溃,这场骗局实施了两年都没有被人发现。电话问世后,有人用它从事欺诈活动。

    互联网这个拥有数十亿用户和无限处理能力的媒介是史上最强大的数据网络。它注定要成为作恶者的关注重点。这并不意味着它应当被各种官僚手段束缚起来。网络的开放尤为可贵,因为它允许人们进行“无须获得许可”的创新。任何人都能发表文章、上传视频或是向全球用户发布一款软件。网络不像其他媒体公司那样受到责任的约束,这成为这一新兴产业的推动力。

    然而,科技公司需要呵护的日子早已过去。在过去十年里,它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随着它们的服务日益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线上活动比过去更有可能在线下造成伤害。网上既有音乐服务平台,也有敲诈勒索软件。科技公司抱怨说,它们是新生事物,又在商业上大获成功,因而很容易成为政客的攻击目标,一些政客似乎把管制互联网视为解决社会问题(诸如仇恨言论)的捷径。急于保护自身特殊地位的科技公司强调说,线上招募只是恐怖威胁的一部分。它们还说,自己只是平台,而不是发布者,监视一切是不可能的。

    网络审查一直暗中进行

    然而,科技公司如果愿意,是能够采取行动的。在爱德华•斯诺登于2013年爆光这些公司之前,它们暗地里帮助美国和英国情报部门监视圣战者。每当广告商因其品牌与色情、暴力或极端主义内容一同出现而取消投放广告时,科技公司的反应快得惊人。和车祸或网络攻击一样,绝对的安全是无法实现的。不过,将技术、政策、教育和人力监督结合起來的“纵深防御”法可以将风险和危害降至最低。

    通常,自身商业利益是科技公司采取行动的动力。尽管假新闻受欢迎,有吸引力,而旦提供了填补广告位的机会,但对科技巨头的声誉不利。相应地,谷歌公司和脸书网站正在作出更多努力,禁止假新闻网站使用它们的广告服务,创造新工具来标记可疑内容及警示读者,还与事实核查机构合作。当自身利益并不足以提供动力时,各国政府可以像德国的立法机构那样,督促科技公司加强管理,以巨额罚款相威胁。

    根据大型科技公司与欧洲监管机构达成的一项自愿协议,这些公司已经设定目标,在一天之内审查(并在适当时删除)至少50%的被用户标记为涉及仇恨或仇外情绪的内容。最新发布的数字显示,脸书网站可以在一天之内审查58%的标记内容,与去年12月的50%相比有所提高。推特网站目前的这一比例从24%提高到了39%。最严厉的措施是出台新法。比如英国在2002年规定,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如不“迅速”删除儿童色情内容,就将负法律责任。

    这些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通过一家慈善机构编撰了一份阻止访问的网址清单,并每天更新两次。类似地,美国议员也对侵犯版权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与线下世界一样,立法者也必须在线上的安全与自由之间者也必须在线上的安全与自由之间保持平衡。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政府尤其想让公众看到自己有所行动,可能会想要全面禁止发表言论。然而,政府该做的其实是明确规定哪些言论属于非法,这也将有助于平台快速而一致地处理相关帖子。即便如此,自由言论和煽动性言论之间的区别也很难界定。目的应该是把线下的法律规范转换成适用于网络领域的规范。

    在立法者贸然行事之前,他们还必须考虑到会产生哪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互联网公司面临缴纳罚金的威胁,它们可能会一股脑删除所有标记内容,以防万一。要求必须安排大量人手删除冒犯性帖子的规定将对刚起步的小公司最为不利,因为它们最负担不起这种成本。要求在热门通讯应用中植入密码“后门”的法律将使无辜用户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作恶者将把目标转向其他国家未受监管的替代应用。那样一来,情报部门追踪起來会更加困难。

    过去,互联网公司往往倾向于“先搭台子,再管规则”。但是,有关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内容的争论明确地提醒世人:早期互联网无法无天、放任自流的时代已经结束。科技公司可能会觉得难以接受,但必须接受——这是伴随它们新获得的权力而需肩负的责任,也是它们获得成功需出的相应代价。(经济学人)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