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6月2日

    中国食品加工产业依赖外资品牌



    中国食品加工企业正加快对海外品牌的收购。中国市场上需求旺盛供给不足,加之牛奶等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中国消费者对国产食品的不信任加剧。

    根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测算,中国食品加工市场规模超过2260亿美元。中国国有粮食大企业中粮集团、乳制品大企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中国肉制品大企业万洲国际有限公司等,都在竞相实施对海外品牌的兼并收购。自2008年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被曝光后,中国企业对海外品牌的收购急剧增多。据彭博新闻社称,自2009年以后,中国食品企业收购海外品牌超过80个,总金额达到120 亿美元。5月早些时候,伊利集团宣布以8.5亿美元收购法国达能集团旗下美国斯托尼菲尔德公司的全部股权。

    中国市场研究集团的负责人认为,中国食品业界(从原料采购到产品供给)擅长逬行价值链革新,理解消费者的担忧, 正力争提升产品质质量。

    迄今为止最大的收购案, 是2013年双汇国际(现已更名为万洲国际)对美国肉制品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 金额高达71亿美元。担任万洲国际执行菫事和史密斯菲尔德首席执行官的沙利文说:“借助美国品牌,万洲国际就能够满足中国高收入阶层的需求。中国市场占据着世界猪肉消费量的大约一半。”

    沙利文还强调:“这是光环效应,大家会认为美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严格、安全性高。”海外品牌史密斯菲尔德在中国被认为是最高级品牌。因此,该品牌产品价格比万洲国际的产品价格高出两成以上。在中国,每人每年平均消费39.4公斤猪肉,供给不足也推动了海外并购。美国肉类出口协会称,2016年面向中国和香港的美国产猪肉总出口量比上一年增加61%,达到了 54.5万吨。

    根据中国政府对加工食品的限制,史密斯菲尔德不能从美国工厂把 香肠、火腿、培根等加工食品出口到中国。因此,万洲国际斥资8亿元人民币,在河南省郑州市建设了可加工3万吨肉食品的工厂,预计明年开工。另一方面,中国的食品加工业急剧扩张也造成很大冲击。3月,中国辉山乳业在与债权银行举行工作会议后,股价短时间内暴跌,震惊香港股市。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最大的方便面制造商康师傅仍在扩大设备投资。

    康师傅的业绩目前已陷入增长停滞状态,但其技术部门负责人认为,销售额还有恢复的余地。中国每年的人均方便面消费量为30包,相比之下,日本达到60包。这位负责人自信地表示,“最发达的方便面技术在中国,中国市场的潜力比任何国家都大”。话虽如此,康师傅也面临问题。因为有些消费者对快餐食品存在抵制心理。一位中年主妇表示,几周前称因太累没法做饭,给孩子吃过一次方便面。她说:“虽然不是说方便面对孩子不好,但也不认为它跟生鲜食品一样。”(富士产经商报)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