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9月14日

    港媒:香港移动支付应学新加坡


    Google香港在周二(9月12日)公布《智慧数码城市白皮书》,指香港在数码化方面落后于其他国际城市,而香港在流动支付发展的落后,更加不是甚么新闻。对此,不少论者将香港和内地类比,但两者的背景千差万別,香港没可能复制内地的成功模式,相比之下,新加坡发展流动支付的方式,可能更值得香港参考。

    在2015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题为《香港「八达通式」危机惊醒了谁》的署名文章,指香港的八达通曾取得极大成功,后来却在发展电子支付科技上停滞不前,甚至被内地超越,引起了香港社会对电子支付、特別是流动支付发展落后于人的关注。

    事实上,现时内地已经开始步入「无现金社会」,消费者透过如微信支付等手机应用程式,已经可以完成绝大部分日常消费交易,连街坊小店都可以「嘟」手机付款,更因而衍生了大量如网购、网上理财、网上「打赏」等等。相比之下,香港仍停留在八达通时代,不少小商户,以至的士、红van等仍倾向现金交易,由此看来,确实比内地更加落后。

    两地背景不同  港难跟随

    只不过,如果将香港和内地类比,甚至要求香港在流动支付上学习内地,恐怕并不现实,因为中港两地的背景各有不同。内地的流动支付之所以在短短几年间大行其道,主要原因是内地的伪钞问题猖獗,由百元人仔「大纸」,到五元、一元的「散纸」都有假,大大增加交易的风险与成本,加上内地的信用卡消费起步较慢,普及率相对较低,令内地可以一下子跳进较先进的流动支付年代。

    这种发展模式,以内地的用语来说就叫「后发优势」──因为起步慢、包袱少,一下子可以选择最好最先进的模式。若要再比较下去,比中国内地在应用流动支付更蓬勃的是一个非洲国家,更不是如南非、尼日利亚般经济发展较佳的地区,而是经济较为欠发达的肯亚,该国三分之二成年人已透过流动支付进行日常交易,其道理也很简单,就是当地的传统金融服务发展缓慢,银行网点不足、现金交易麻烦,形成极大的市场空隙,有利于流动支付服务的发展。

    新加坡大力推动智能国家,总理李显龙更加亲力亲为。近日他透过Twitter与电竞设备生产商Razer创办人互动,亲自邀请对方提交计划书,阐述如何能在18个月内,开发全国统一无现金交易系统。

    优惠消失回归传统模式

    因此,对不少香港人来说,现时以八达通、信用卡,以至现金的交易模式已经足够「方便」,自然欠缺如内地、肯亚的「后发优势」环境。而更值得香港学习的,可能是新加坡的发展方向。

    对于如香港等发达地区的消费者来说,要拥抱流动支付时代,除了缺乏「后发优势」的环境之外,更因为流动支付平台太多,随意已可数出TNG、Tap & Go、O! ePay、Apple Pay、Android Pay、Samsung Pay等等,而且不同平台之间往往又不能互通,造成消费者和商户的「选择困难症」,更引致手机支付市场严重碎片化的问题,窒碍发展,结果很多时新的支付服务推出购物回赠优惠,消费者或许会贪新鲜使用,但「拎着数」之后,又回复用现金、八达通、信用卡等传统支付模式。

    20年前经验可借镜

    针对这个问题,新加坡的做法就是打算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国家电子支付系统,统合不同的支付平台,并向大企业以至中小企提供这套支付方案,而李嘉诚有投资的科技企业Razer,据悉更已向新加坡政府提交计划书,目标是在推出后18个月之内,全面普及这套系统,推动新加坡发展成为无现金城市。这种由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其实很值得发展水平相近的香港参考。

    或许有人觉得,这套由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式,并不符合香港这个奉行「自由经济」的社会。但是,1997年推出的八达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普及,关键正是当年政府透过全资拥有的地铁与九铁牵头,再邀请九巴、城巴和油蔴地小轮等私营机构一同开发,因为政府主导这个计划,才会有八达通的成功。二十年前,香港在政府带领下,於电子支付的发展上赢了一仗,二十年后的今天,对于流动支付的发展,就看政府是否愿意带头踏出积极的一步了。(HK01)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