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25日刊发题为《中国石油进口的全球重要性》的文章称,今年夏天,哈佛大学的格雷厄姆·艾利森撰写的《注定开战:美中能否逃脱修昔底德陷阱?》一书登上了许多参考书单,书中关于可能爆发战争(尽管不是不可避免的)的警告引发了广泛讨论。
文章称,无论你觉得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石油显然可能是中美之间爆发冲突的原因。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是该地区紧张关系的根本因素之一。另一本最近出版的书、伯纳德·科尔撰写的《中国的强国之路》探讨了中国的外交、海军力量和能源安全问题,指出这三者紧密相连。
文章称,今年6月,中国与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举行了联合海上演习。这是一次规模非常小的演习,总共只有4艘舰艇参加,但它标志着中国对海湾地区的兴趣。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其大量原油来自中东国家,包括伊朗。随着中国经济扩张和消费量增长,这些石油运输的安全将成为一个让中国日益担心的迫切问题。
《日经亚洲评论》杂志最近报道,中国正在寻求推出以人民币而非美元计价的原油期货合同,这样有助于俄罗斯和伊朗在出售石油时避开美国的制裁。
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近日提出,中国可能在2030年全面普及电动汽车。他说:“这不仅是因为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最迫切的原因是中国的石油安全。中国很快就会无油可用。”
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拉斯洛·瓦罗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作的一次报告中,对电动汽车在短期内对石油需求产生重大影响的能力提出了质疑。他说:“将石油挤出运输领域将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金融时报》的戴维·谢泼德和安杰莉·拉瓦尔指出,近几年的低油价已经开始刺激需求增长,消费者又重新购买高油耗车。随着运输电气化效应的展开,这种反弹效应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文章称,中国担忧石油供应的进口依赖性和潜在脆弱性日益增加,国际能源署的克丽丝廷·彼得罗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表了关于全球石油供求的惊人言论。她写道:“自2015年以来,大部分过剩原油都流向了中国。这可能构成了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或商业库存。”
国际能源署估算,2015年至2016年,世界其他国家仍在建立自己的石油库存,但今年总体上存量在减少,只有中国仍在增加储备。在某些情况下,其他国家的储备可能直接流向了中国。
据路透社今年7月报道,美国布赖恩芒德战略石油储备区出售的原油在中国港口城市青岛卸货。
彼得罗相指出:“如果中国继续大量购买,全球市场仍会出现一些缓冲。关键问题是中国是否将购买更多石油。”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和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