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0月25日

    留学生心理健康引忧 社区探讨解决方案


    “他曾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学习一直非常好,还考上了名牌大学。”安娜(化名)对记者说起她的外甥,还是黯然神伤。“后来因为沉迷于打电子游戏,让大学给开除了,他便开始消沈。于是国外的亲属们就把孩子办到国外留学,没想到……”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安娜的外甥从住地楼上跳楼自杀,年仅26岁,再过一年他就能从电气专业毕业,成为一个工程师了。他死前给国内的父母写信说他“看不到任何希望”、“满眼看见的都是海外华人为生活挣扎的艰辛”、“身边的亲属都抱怨生活压力大,天天吵架……”,他写道:“这就是我所谓的美好未来吗?结束吧!”

    中国几十年的强制坠胎政策造就了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中国式”家庭,孩子的夭折对整个大家族无疑是灭顶之灾。最让家长们揪心的是这样的想法:“我们怎么不早点知道?!怎么就没看出来孩子的心理问题?”

    这个例子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纽约麦迪逊门诊精神保健中心(Hamilton Madison House)的心理学家陈玉康(Yu-Kang Chen,音译)在日前的一个精神健康问题会议上说,近年来,中国国际学生的精神疾病不断上升。“每一、两个月就会送过来一个国际学生,都是学校医生转介过来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陈医生说:“多是忧郁症和焦虑症;他们有的是出国前就有忧郁症,出国后由于孤独或者感情上的问题,心理问题就复发了。”

    一个叫莉莎的网友说:“中国大陆的无信仰教育造成的精神空虚让中国留学生们的孤独无法排解,他们普遍遭受心理问题的折磨。”在美国留学生聚堆的聊天软件“抱抱”上面,你随处可见中国国际学生们晒出他们的割腕照片或者自杀宣言。

    不光是中国国际学生,还有在美国出生的ABC(America Born Chinese)一代,以及出生后就被送回国,几年后又回美的“卫星宝宝”,都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前者虽然是说英语的地道美国人,但是回到家里之后和不说英语的父母产生隔阂;后者问题就更大了,在需要父母的时候被强行分开;在和祖父母难舍难分时又被迫离开中国,来到依然是陌生人的父母身边。

    费城杰弗逊大学综合医学中心精神和行为医学主治医生杨景端对新唐人“健康1+1”节目说,18岁以前来美国的华裔青少年、ABC一代,有抑郁症、焦虑症、自杀倾向比其他华人人群高出一倍。

    解决办法在哪里?

    亚美联盟(Asian American Federation)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昨天(24日)公布了他们对亚洲纽约人精神健康问题的最新报告。

    报告中指出,根据市长办公室的数据,在任何一个年份中,纽约市每五人中就有一人就经历过精神上的紊乱;而拥有130万人口的亚洲纽约人是唯一一个把“自杀”列上十大死亡原因的族群。但是,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障碍,这些人群中并不像西方人一样重视心理问题的治疗,而是多羞于说出口或者只是认为是物理身体上的疾病。多数人像上面的例子中一样,即使周围人出现精神健康问题,家人也不会意识到的。

    亚美联盟指出,贫穷、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移民经历、在学校和社会上受到的霸凌和骚扰以及中国社区特殊的“卫星宝宝”现象是导致亚裔人群心理疾病的诸多原因。要想重视亚裔的精神健康问题,就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1)正视精神健康问题。(2)增加各个语种、各个文化的精神健康服务项目。(3)增加能够接触这些项目的渠道。(4)加强对这个问题和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些所有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投资和财政支持。

    所以,在印度老年人社区做精神健康服务的K医生(Vasundhara Kalasapudi)在会上对本报记者说:“(让中国社区的人)和基金会接触、向民选官员呼吁,给社区的精神健康服务机构投钱。”同时,她认为,教育社区的青年学生们学习精神健康医学专业,为将来进入这个领域做准备;并应鼓励各大学和社区服务机构合作。

    下东城大学睦邻之家(University Settlement)的项目参与办公室主任、执业心理健康咨询师黄伊华(Eva Wong)建议,有时候身体上表现出来的疾病其实不是物理上的,而是精神上的。“看到家人情绪上的变化,性格上的变化,可能都来自于精神上的问题;比如孩子表现很懒,不愿意走出屋子来,也许是因为在学校中受到欺负了。”她说:“所以要把痛苦说出来,跟家人、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医生都可以。”

    她还鼓励大家说:“一切病都是可以治疗的,心理疾病也是一样,不要整天工作不顾自己的健康,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有心理创伤,不要紧的,都可以治疗。”(大纪元)

    _____________

    请加入我们的FacebookTwitterG+,或者新浪微博获取最快资讯,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是:sgnypost